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要闻

广州有很多面 跟着文学一起来漫游

23-10-08 10:32 来源:: 羊城晚报 编辑:张兰琴

  爱群大厦 严锦程 摄

  珠江与猎德大桥 甘卓然 摄

  光孝路中秋花灯 梁善茵 摄

  开栏语

  如果说,城市是一本厚厚的书,城市漫游就像一辆慢悠悠的马车,载着人们穿过熙攘,走近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作者沙恩·奥马拉说:“漫游从来就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推开家门,走上街头,只带一颗闲适的心,用脚步丈量历史,以双眼感受文化,走进诗意的居所,感受市井的浪漫。

  第一期:昔日的光辉映照当下,这里是羊城的爱群大厦

  来一次City Walk(城市漫游),用自己的眼看看脚下的城,发现亭台楼阁的错落有致,看见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感受红墙绿瓦的岁月沉淀。在自己与城市的对话中,在快与慢的交错中,寻找不一样的生活视角和温度。

  巴金先生曾来穗六七次,以笔记录下了自己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历和日常,其中有纷飞的战火,有市井的美好,也有对民众教育的渴望,展现出了30年代的羊城往事。1938年3月,巴金从上海来到广州,目睹了日军对广州的狂轰滥炸,终于在1938年10月19日晚,也就是日军攻占广州的前夜写下了《在广州的最后一夜》一文,与他亲爱的城市做了最后的告别:“我认得那些高大的建筑物,那是新亚酒店,在它旁边的是新华酒店的礼堂,再过去在新华的后面是爱群酒店的十三层大厦”“在白天我还可以看见那两个大的金字‘爱群’,现在连它们也都静静地睡了。我痴痴地望着他们……”朴素平实的文字里饱含着他对广州深沉的爱以及对广州即将沦陷而感到的担忧、悲痛和不舍。

  文字是有力量的,语言是有魅力的。巴金的文章开启了广州老城封存已久的记忆,把素有 “南中国之冠”美誉的爱群大厦和附近的景点一同带到了人们面前。从海珠广场地铁站D口出站,步行数百米便是沿江西路,首先映入眼帘的爱群大厦融合了哥特式复兴风格和岭南元素的建筑美学,呈现出独特的复古韵味。首层的骑楼建筑与两条马路交汇形成三角形地段,街拍氛围满满,已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出片胜地。往前就是人民南路天桥,港风打卡十分出圈,继续往前便到邮政博览馆和粤海关博物馆,仿佛使人置身于往昔,最后到达人民桥,可欣赏到最美的落日与江景。绵延的3公里绝对惬意无比。

  漫步在闪烁着金色光芒的老广地标中,走过络绎的人群,用“随波逐流”的方式寻找“随遇而安”的心情。高低错落的复古建筑,依江傍水的老街新景,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广州人的记忆,悠久的历史里蕴含着人文的浪漫,落日余晖下隐藏着拐角的惊喜,霓虹灯光中寄存着不期的相遇,这就是老广的独特魅力。

  第二期:月是故乡明

  金秋已至,桂花飘香;明月渐满,阖家团圆。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里,有着广州人的思乡和思亲,期盼和祈望。用一场City Walk将赏圆月、逛花灯、舞火龙和陪伴家人、共度佳节共同串联成广州人的良辰和美景,实在是人生一大美事。

  广州,一座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名城,故事悠远,记忆绵长。唐代李群玉《中秋广江驿示韦益》“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两句写尽了独在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佳节对广州和亲人的思念。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将中秋称为“月光诞”,此地除了赏月食饼等传统习俗外,还包括不少特色习俗。

  赏月看景的好去处。当下,广州人在中秋佳节观赏圆月的可选地越来越多:白云山峰峦叠嶂,溪涧纵横,俯瞰全市,遥望珠江,登高之后便可以将深蓝色天空下的玉盘尽收眼底;珠江穿城而过,海心桥、琶洲大桥、猎德大桥、人民桥……道道大桥各不相同,携家人漫步于桥畔共赏明月,最是雅致;此外,还可以去永庆坊,在月亮桥上看看水中月,去灯笼巷逛市集,到岁月邮局看展览,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感受一下传统文化。

  中秋的特色习俗。清末民初的广州人独创了兼顾南北口味的广式月饼,《羊城竹枝词》中记载广东有:“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等互送月饼、阖家赏月、吃节令美食的习俗,而且清末民初时广州人还独创了兼顾南北口味的广式月饼。此外,每逢中秋前后,广州都会举办看鱼灯,在越秀区光孝路可以看见鱼灯铺满长街的盛况。中秋舞火龙是广东的传统习俗,市民们通常舞动着插满香枝的“火龙”穿梭于街道中,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在广州均禾街各联社辖区内皆可看到。

  第三期:珠江水粼粼,羊城晚舟忙

  忽略掉喧嚣与人潮,在快的城市里自由闲逛,City Walk应该是最好的方式。用心感受一方水土的温度,用脚步丈量一座城的文化底蕴,在一街一景中不断向美好靠近。

  南国名城广州为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骚客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土壤,他们笔下的广州或壮阔、繁华,或缤纷、可爱,或是温暖、灿烂,而其中必不可少的描写对象便是珠江。“珠江烟波接海长,春潮微带落霞光”,屈大钧诗中烟波浩渺,蜿蜒绵长的珠江孕育了兼容并包的岭南文化,正如当代作家陈俊年《南边的岸》中所写:“珠江滋养了千古羊城,美化了锦绣花城,丰润了金色穗城,激活了广东人的思维与情性。珠江,我们的母亲河呵!”

  “广州的‘水’是浸在骨子里的”,徐南铁《广州的水之缘》中如是说。让文字照进现实,漫步到珠江沿岸一探究竟。傍晚,乘着“广州最美七公里”的有轨电车来到琶洲大桥,找到眺望珠江的最佳位置,在水波荡漾的“橘子海”边观赏一场绝美的落日,收获内心深处的归宿。接着,华灯初上,夜色朦胧,两岸的高楼大厦流光溢彩,宽阔的珠江面倒映着繁星点点,成为体会珠水夜韵的最佳时机。游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码头和游船,吹着晚风一边欣赏夜景,一边了解珠江两千年的变迁历程,好好看一看这座闲适与繁华相融的大都市。

  珠江边上,碧波和余晖交相辉映,晚风和霓虹温柔璀璨。人们在这里赏花、散步,聊天、闲逛,享受平静与舒适。这是自洽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逃离喧嚣的美好治愈时刻。

  【名师解读】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语文一级教师 杨金婉

  从阅读到行走,体验无止境

  特别喜欢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说阅读是一场透过书本与世界的对话,那么,行走就是用眼睛、耳朵、脚步去观察、倾听、丈量世界。基于阅读的行走,更有一种了然于胸的从容,有更多获取新知的好奇,像是对某一种梦境的确认和探寻。而身临其境,你会感受文字以外更独特的天地,照见更真实的自己。

  “一座城市有不同的打开方式”,阅读应该是最能够直抵城市文化的方式,从读到行走,产生的体验是无止境的。巴金先生在日军攻占广州的前夜写下了《在广州的最后一夜》,与他亲爱的城市作了最后的告别,曾是广州城最高地标的爱群大厦,静静睡下的模样和心情,在何处痴痴地望?对城市的好奇始于文字的描述,带着这份好奇和向往来看此地,在当下中感知,在过往中追寻,会更贴近它的脉搏。

  中秋与国庆的长假,推荐家庭出行一同阅读《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曾经有人把李白杜甫等古代诗人一生的足迹做成了地图,结果发现每一位诗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每一处都能在古诗词中寻觅到其身影。长假里带着书本去旅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让阅读行走相得益彰。

  监制 | 龚丹枫 陈晓璇

  策划、统筹 | 秦小杰 王沫依

  文字 | 王沫依 李晓蝶

  视频脚本 | 秦小杰 郑昕晅

  视频拍摄 | 严锦程 梁善茵 甘卓然

  视频剪辑 | 秦小杰 涂露倩

  出镜、配音 | 秦小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