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要闻

阿来陈智林龚学敏对话 畅谈盐源的诗与远方

23-10-09 09:45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张兰琴

  嘉宾对话

  近日,由中共盐源县委、盐源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盐源县文旅推介暨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媒体见面会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到场,围绕盐源、泸沽湖的自然天成与人文造化进行主旨对话,为盐源、泸沽湖的文旅发展进行头脑风暴。

  多文化交流交融之地

  盐源地处“两省四县”交界处,古时就曾因“盐铁之利”,成为多文化交流交融之地。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润盐古道”文化的发源地,还是中国西北与西南/南北文化与族群走廊的节点。除此之外,这里有着皈家堡新石器时代遗址、老龙头遗址等多个重要遗迹遗存,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

  在盐源泸沽湖畔古老的摩梭母系文化,有着母系氏族“活化石”和神秘东方“女儿国”之称。盐源还有世界上唯一系统展示摩梭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专题博物馆——盐源摩梭博物馆。这座坐落于原左所土司府遗址上的博物馆,展陈着青铜器、土司印和近现代摩梭人生产生活用品、服饰以及摩梭人的生活场景,直观地展示了摩梭人的历史文化,呈现出盐源民族多样性的鲜活风物。

  共话盐源的诗与远方

  现场,阿来、陈智林与龚学敏就“诗歌创作如何与音乐结合”“诗歌如何赋能盐源县文旅发展”“如何打造四川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议题展开了对话,深入探讨盐源的诗与远方。

  龚学敏

  龚学敏透露,在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正式开启前夕,主办方联合《星星》诗刊杂志社共同举办了“与诗同行,走进盐源——全国诗歌征文大赛”,“此次诗歌大赛得到了国内外诗歌创作者们的踊跃回应,收到来自国内外3000多名诗人的诗歌稿件20000余首。参与人数众多,作品质量上乘,效果好,影响大,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诗歌。”

  诗歌特有的意象气质与青铜深厚的底蕴碰撞,展现出了此次诗歌音乐季独特的艺术韵味和诗意空间。而盐源独特的文化土壤,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丰富“养分”。龚学敏直言:“诗人在盐源、泸沽湖这两个词里,在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摩梭人身上,发现他们所寄托的情怀,产生共鸣,感觉有话要说。大家从盐源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中发现了古城的爱,有爱就有奇迹,就有好的诗歌。”

  陈智林

  陈智林也回忆起自己曾经对泸沽湖的心驰神往。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也分享了自己对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传承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对历史的今日演绎,与诗同行,与诗意同行。这次诗歌音乐季通过各种活动让远方和诗歌相结合,用文字和音乐展示盐源、展示泸沽湖的魅力,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效果,让人们产生向往和留恋。”在陈智林看来,以文化的方式和旅游的业态吸引大众走进盐源、走进泸沽湖,是明智的、有前瞻性的。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向世人展示盐源县的历史之美、山川之美、文化之美,让四川盐源、四川泸沽湖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阿来

  盐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以盐铁之利而繁荣,以“南丝绸之路”而兴盛。“盐源的生产发展,受多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共生共存共荣。而且,这里人杰地灵,自古人才辈出,这些资源值得深入挖掘。”阿来提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依靠文旅融合这一新路径。“文旅融合不只是把文化列为被保护对象,而是把文化放在新市场条件下,得到重新焕发生机的机会。这次媒体见面会上的民族风情服装秀就是一个很好说明,既有非常传统工艺样式的展示,也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时代在发展,在变化,新的审美在产生。”

  10月5日,2023首届大凉山(泸沽湖)冬季阳光(诗歌)音乐季将在泸沽湖畔举行,届时将让大家领略盐源、领略大凉山的独特风情。

  (周馨钰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