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故乡存史——《金吉泰兰州文史见闻录》序
聆听中国著名农民作家金吉泰作文学创作讲座,是我在榆中师范学校读书的1984年。质朴浅显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让文学青年对先生顶礼膜拜。
金吉泰是榆中金家崖人,中国作协会员,金城文化名家,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他幼年、少年时期,适逢战乱,国难当头,生活极为艰辛。曾亲眼目睹过日本轰炸机坠毁在故乡的山头,屏息谛听过营盘岭上解放的隆隆炮声;青年时代感受过土改时分田分地的喜悦,也经受过三年困难时期的考验;改革开放后,更是亲历亲见了祖国大地和家乡兰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特殊的人生经历,为其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身居土屋,下田种稻麦,业余搞创作,写童话、写小说、写剧本、写散文,不断有佳作问世。
金吉泰是位著名作家,又是多年的新闻工作者,对宣传兰州地方历史文化、人物风情、社会经济生活有一种责任和使命。他对生养自己的故土爱得深沉,每一篇作品,都是对生活的书写,对田野的书写,是真正的乡土书写。他用新闻工作者的态度和眼光,用文学家的敏感和细腻,用哲学家的追问和思索,来记录70年见闻的历史与现实中那些重大的历史文化、可歌可泣的平民生活和精神闪光点,努力用一种朴实的史学家的方式“记录和呈现这块土地的历史与现实”,用笔抒写他的胸臆。写作中他把自己放在了“证人”“记录者”的位置。他要做故乡的“史官”,要为故乡“立传”。
先生过80大寿时,我参加了。那次有多位省内文学大家参加农家小院的聚会活动,老乡们载歌载舞,老先生还即兴自编自演节目。活动期间,得知老先生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写下了很多研究兰州地方文史的资料,弥足珍贵,我提议先生整理保存,留给后人阅读。先生听了很高兴。
其后不久,先生还奇迹般地创作了长篇小说《农耕图》,这让晚辈钦佩之至。令人扼腕不已的是,先生于2018年5月不幸辞世。
我到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后,仍念念不忘金吉泰老先生留下的书写兰州文史的书稿,担心如不能结集出版,万一遗失将是重大损失。
后经与其子金雷泉先生多次沟通协商,自2022年3月始,金雷泉、邸兆武等日夜整理,于9月完成30万字的书稿,定名《金吉泰兰州文史见闻录》。同年10月经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会议研究,同意将该书列入兰州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支持出版,以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方面的价值。
《金吉泰兰州文史见闻录》最大的特点是真实,是作者70多年来以兰州为圆心逐步扩大视野,对历史古迹、文化传说、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素养、精神追求等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以及亲身经历的真实抒写,文章具有史料价值。
金吉泰对兰州历史文化情有独钟。《甘肃铜奔马出土记》《国宝莽权传奇》《邸娘娘嫁女入<聊斋>》《火车从古国京城穿过》《李自成揭竿地》《莫高窟与三个榆中人》《肃王墓前的思考》《兰州空战时的小镇》《当年女“响马”》《兰州近郊古战场》《兰州战事及其所用兵器背后》就是对兰州历史文化的真实记录。作为榆中本土作家,金吉泰对兴隆山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层开掘,如《兴隆山独有的人文典故》,引出了鲁迅点评刘一明著作等史料。《两尊塑像的机缘》中,兴隆山的奇景被赋予成吉思汗和丘处机活着时在阿富汗相会,身后变作两尊塑像在兴隆山隔沟四目相望的传说,这在全国众多景观中是绝无仅有的。
金吉泰坚持文学创作60多年,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平凡百姓的喜怒哀乐,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金吉泰关注的重点,如《雪线下的村庄》《走出窑洞上楼梯》《打麦场上的戏剧舞台》《写诗的乡下小两口》《山乡教师苦与乐》《人性在这里苏醒》等文章,都是基层社会巨变的缩影和记录。
走出群山环绕的兰州,金吉泰来到外面的世界,去白洋淀见到了清清水波上的荷花和孙犁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到新疆吐鲁番,摸了摸高昌古城的城墙;内蒙古的昭君墓,已不再是“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景象;南海普陀山上的路边岩石竟像水洗过一般干净。于是,就产生了《瞻仰白洋淀》《钱塘江观潮》《寒山寺钟声》《艳阳昭君墓》《胭粉湖,胭粉湖》等精美华章。
兰州,虽地处西北内陆,但与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白虎山下的中外文化交流》《美国红叶与U形鼻针》《农妇邴翠林和洋弟子阿玛娅》《歌德用兰州皮影戏演<密涅娃生平>》,在金吉泰的笔下,兰州与世界交流的记忆亲切而珍贵。
书中所选篇章都是金吉泰亲身经历、亲自采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是最原始的记忆。记录了兰州、甘肃的重要历史,重要文化现象,有些是独家采访,如定西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莽权的传奇经历,铜奔马是如何出土的等记述,都是第一手材料,是值得保存的珍贵史料。同时,金吉泰又是位作家,他的笔触质朴、素雅,故事生动、有趣,易于阅读、传播,是讲好兰州故事、甘肃故事的“生动诠释”。
《金吉泰兰州文史见闻录》是一位文化工作者对哺育他的这片土地——兰州最真诚的记忆。
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将金吉泰先生70年所见所闻之精华,具有史料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文章加以整理、删削,编辑成册,使其续存,不致湮没。
是为序。
□高生军
- 2023-10-20再登东山忆李公
- 2023-10-20【丝路文化】长城脚下是故乡
- 2023-10-20古诗词里品“重阳”
- 2023-10-20创作更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