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千帆过》的历史厚重感
作者将绝大部分厚实的前期准备束之高阁的同时,留出了足够的阅读空间,让《长河千帆过》的读者有可能与作者共同完成一部详尽的“中华文化思想源流”考。
■ 吴玫
1982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从事出版工作的孙颙,已经在这个行业里孜孜矻矻了40年。这40年里,孙颙笔耕不辍,迄今为止,已有30余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集问世,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风眼》《拍卖师阿独》和《爱因斯坦的头发》等,因题材独特而得到了读者的好评。著作颇丰的作家孙颙,古稀之年却还念着另辟蹊径,打算以中华文化思想源流为轴,展开奇峰兀立的历史长卷——原以为这将是一卷高头讲章,以《长河千帆过》为名的这本书,却只有200多页。
200多页,就能成全一本有个性的历史读本?虽然作者在自序中自况这是一本简约之书,可他为《长河千帆过》遴选了37位中华文化人物来接续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思想源流,未及开卷心先忧:都是中华文化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37位中哪一位的生平和成就不能敷衍成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历史读物?等到一册在手翻到目录页检索孙颙的选择,不由得击节称好。
一本知人论世的思想史读本,纳入老子、孔子、孙子、庄子、屈原、李斯、董仲舒、司马迁等等通过著书立传宣扬自己文化主张的思想家,当属理所当然,但将仓颉、蔡伦、张衡等等以他们的发明创造屹立在中国历史长河的人物列入一本思想史中,多少令人感到意外。尤其是因为造纸术而被世世代代中华子孙熟知的蔡伦,我们多半将其归入到极有创造性的匠人行列,孙颙何以将其称为思想家呢?
“在蔡伦之后不久,魏晋时期,书法的长足发展,出现了王羲之等一大批书法大家,显然与造纸技术的发达有直接的关系。至于更后面一点,隋唐文化的大发展,达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时期,没有纸张作为文化的承载,也是难以想象。”被孙颙这么一推论,谁还能否认,假如没有蔡伦开荒出无垠的良田,魏晋时期的书法和隋唐文化就是没法落定的无根之木。也就是说,假如没有蔡伦的发明,中国古代文明至少不会早在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就大放异彩。如此,蔡伦也许称不上是一位思想家,但是,他用自己的发明成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那么,将这一涓滴汇入中华文化思想源流,何来勉强之说?被孙颙先生的这一卓见打开思路后,造字的仓颉、发明浑天仪的张衡在这本书里与蔡伦比肩而立,又有什么违和的?而孙颙的选择更是松动了一直以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分割,亦即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只能隔河相望。
《长河千帆过》更大的格局,还在于作者有意识地将中华文化思想沉浸到世界文明中,通过横向比较彰显出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比如,在阐述过创造力极强的张衡之所以能发明浑天仪的来龙去脉之后,孙颙强力推出了这样一段文字,“再次强调一下张衡所处的年代。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希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阿拉伯人那里有所保存,到十世纪的时候,开始翻译介绍到欧洲。不过,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绝对的统治力量,不符合教义的科学认知,比如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属于异端邪说。这种情况的改变,要等待文艺复兴时期的降临。因此,张衡制造浑天仪,他的比较先进的宇宙观念,比欧洲早了一千几百年。”对于中国读者,这段文字绝不仅限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哪怕是阅读世界历史,就像孙颙在自序中所检讨的那样,我们见得比较多的读本,是“朝代更迭,加上详尽的帝王列表”的写法。这种写法,是将国别史装订在一起的世界史,给不了读者打开视野打量全人类发展史的启发。
孙颙试图打开读者思维导图的著述意图,在《朱熹教育:循序渐进》的章节中,表现得更加充分。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理学”的南宋大儒朱熹,一生的学术成就枝叶繁茂,仅他的教育思想,就值得我们涵泳再三。而孙颙说朱熹,也集中于讨论他的教育思想,只是,他在强调朱熹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时,将其作为世界教育思想版图的一个版块加以考量,从而,“在文艺复兴之前,西方的教育主要靠宗教体系,神学院发达。欧洲产生系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比如,卢梭就有相当多的阐释。不过,文艺复兴,卢梭他们活跃的时期,比朱熹晚了五六个世纪。”透过这样的“广角”再来细读朱熹关于教育的主张,比如,学生教育的分段说、读书学习的循序渐进说以及亲力亲为地在庐山创建白鹿洞书院实践他的教育理念的行动,都能让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与此同时,能顺着作者的思路长考他的一项提问,“脱胎于神学院的欧洲现代教育,为什么后来居上”,无论有无结论或结论是什么,阅读《长河千帆过》乃至阅读历史的意义,已经显现。
被孙颙记录到他的新著里的37位历史人物,均做出了可供后人长篇大论的成就,汗牛充栋的历史资料也足够我们爬梳出准确、全面、立体的他们,孙颙的行文,也一次次让我们读到了意犹未尽的节制,比如“著名的《赤壁怀古》,在我看来,是豪放一派在词创作上的第一。那股洞穿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的豪气,儒释道精气神具备,与苏轼一生的坎坷,似乎搭不上。这就是苏轼的格局了”。
那么,苏轼的格局究竟是怎样的?孙颙果断地点到为止。而引文中的哪一句,是不能展开细说的?但是,孙颙总在可以放开笔墨洋洋洒洒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画上句号,“致力于简约梳理文化源流”,他将写作这本书的初衷落到了实处。我们惋惜作者将绝大部分厚实的前期准备束之高阁的同时,也欣喜地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好处:孙颙留出了足够的阅读空间,让《长河千帆过》的读者有可能与作者共同完成一部详尽的“中华文化思想源流”考。
- 2023-10-20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 刘慈欣与成都师生共赴“十年之约”
- 2023-10-202023年9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发布
- 2023-10-20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开幕
- 2023-10-20走进校园阅读中心 感受书香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