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综合图书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复兴,汉字120年的现代化历程

2023-10-25 08:58 来源: 文汇报

  《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 [美]石静远 著 林华 译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从传统意义的提笔“写”字到现代生活的键盘“敲”码,这个在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甚至理所当然的变化,走过了百年历程。汉字120年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从百年屈辱中迈向现代化、走向复兴的一部奋斗史。由林华翻译、耶鲁大学石静远教授的新作《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以下简称《汉字王国》)讲的就是汉字从被动适应现代化到主动融入全球化信息时代并且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奋斗之路。

  近代以来,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与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的西方文明遭遇,有识之士不忍民族危亡,对中华文明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掀起了语言文字革命的浪潮,引发了汉字的现代危机。一部分人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汉字的阻碍,他们认为汉字难学,民众在谋求生计时无暇完成繁重的学习,汉字直接阻碍了民智的开启。主张对汉字进行革命甚至要废除汉字的声音渐成气候,钱玄同大胆宣言:“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充分的发展,全世界的人们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现代化技术的革新使得社会生活呈现出“快”和“多”的特征,这与处在现代化前夜“慢”和“少”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许多睁眼看过世界的留学生受到冲击,认为一个国家要生存,他的人民动作必须加快。对比字母文字,他们认为汉字的书写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快”的要求。在今天看这些论断,未免有些过分苛责汉字,甚至在苛责中有些夸大汉字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但是当我们打开《汉字王国》这本书,知晓近代中华民族被动面对现代化时的急迫心情,结合当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国际环境,就会对这些说法报以一种同情,多一份理解和崇敬。

  翻开本书第一章,一张《时局全图》浓缩了近代屈辱沉重的历史,数十年的内忧外患撼动了老大帝国的根基,不可阻挡的变革在酝酿。在历史转折的关头,出现了一批为中国重新崛起努力的人,王照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完成了心目中的识字救国之法,创制了一套注音系统,以实现汉语进入现代需要统一的目标。姑且不论王照创制的“官话合声字母”是否真的能够起到使沟通跨越方言、地域甚至国家的界限的作用,单就他“立志实现中国语言和中华民族的双双振兴”的创制动机来说,就足以令许多置身象牙塔的学问家自愧不如。细读《汉字王国》所述,王照之所以发下如此宏愿,与他在流亡回家途中的现实经历密切相关,“他在土路道上遇到的老百姓都贫穷困苦,大字不识。男人的识字率不到30%,女人的识字率更是仅有2%”。这种朝堂与乡野的云泥之别使他真切感受到“只有开明的现代教育才能拯救中国这些愚昧的灵魂”,他想用官话字母来帮助广大的穷苦农民站起来,建起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最终使得中国国力增强,跟上外部世界,重振大国声威。

  像王照这样洋溢充沛爱国热忱的故事贯穿《汉字王国》始终,这些故事用细节支撑起了宏大叙事,把汉字从被动适应技术到主动推动技术革新的现代化历程串联起来,带领我们走进历史深处。

  方寸之间的汉字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两者之间幽微又紧密的联系氤氲在字里行间。打字机和电报是近代“快”社会形成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由于他们都是为字母文字设计,形成了西方世界的技术垄断。为了重获主权,进入现代社会,周厚坤发明了中文打字机,中国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王景春在国际电报大会上据理力争,实现了中文在电报领域的逆袭。与打字机情况类似,电报业的规则是以字母文字为标准制定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表意汉字的特殊性,除四位数一组、每组代表一字的方法以外,并无其他更好的适用汉字的发报方法。但这一方法被判不符合明码电文的规则,中国主权和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这时,王景春等人肩负重任,在1925年巴黎国际电报大会上为中国争取回电报主权。《汉字王国》详细地叙述了这一令人振奋的过程,王景春和他的团队耐心向各国代表说明汉字的特点,坚持“中国愿意实现国际化,但绝不能脱离它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国情”。最终,国际电报联盟同意放入一个特殊条款,规定中国使用的四位数代字法为明码电报,中国在电报领域实现逆袭,赢回自己的世界地位。

  《汉字王国》不仅掸去历史的蒙尘,照见王照、周厚坤、王景春等一批陌生的历史人物,也让我们得以知晓那些熟悉身影的另一面——林语堂便是其中之一。这位20世纪用英文写作了《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畅销书的中国小说家,为中文检索的创新做出贡献,还设计制造了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能使用的中文打字机。还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积极探索、宣传和实践汉字的拉丁化。在他们手中,汉字开始从被动适应字母文字的技术,转向主动变革,迈向现代化的阶段。在他们的基础上,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文字革命的更大成就,1957年汉语拼音方案批准,字母的辅助为后来汉字输入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汉字在现代非但没有被字母替代,还与字母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汉字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能力空前加强。

  《汉字王国》对历史人物报以充分的理解,既不拔高,也不贬低,展现出鲜活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他们既有在汉字现代化过程中令人景仰的成就,也有在其他方面的瑕疵和局限。那些有如小说般的生动的叙述手法,俯拾即是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使人如置身历史之中,见证一幕幕汉字在现代转身的关键时刻。

  合上《汉字王国》的书页,历史的喧嚣仍在耳畔回响,无数热爱汉字、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矢志奋斗,使得汉字在现代完成历史性的转身,从被动到主动,彻底摆脱了危机,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比汉字文化圈那些主动放弃汉字改用字母的国家,我们倍感庆幸我们还能直接阅读先秦的《论语》、李杜的诗歌、曹雪芹的《红楼梦》,从先秦诸子汲取智慧,与唐宋诗人吟风赏月,同明清小说家嬉笑怒骂。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精神财富因为汉字得以在现代延续,至今仍然是全民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当代之学,而不是成为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才能解读的故纸之学。

  汉字还在继续规划和书写中国的今天和明天。经过一个多世纪,中国实现了汉语标准化和汉字信息化处理,在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领域站在潮头,成为这些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中国已不再是单纯的追赶者,它只追逐它参与设计的未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