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活着》
□ 徐杨
多年前第一次读余华老师的《活着》,会因为主人公福贵多舛的命运和动荡苦难的一生而长久地沉默,也叹服于他泰山压顶依然不丧失生活希望的那股韧劲儿。
福贵的人生像是一个抛物线,有过制高点,家世显赫,父母康健,妻儿常伴,无事烦扰,自己可随心所欲地生活。沾染上赌瘾后,他输光了家产,尽管父亲变卖田地替他还上了赌债,但他的人生从此改变了轨迹。家境一贫如洗,自己身无分文的时候,他感受到了人情冷暖,悔恨自己往日的混账不该,也看到了妻儿老小的可怜。曾经那个吃喝嫖赌的浪荡子突然醒悟了,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是他的悔悟并没有迎来人生的逆风翻盘,反而是接连的变故令人唏嘘。爹娘、儿女、妻子、女婿、孙子,一家8口人,他亲手送走了7个。尤其是儿子有庆的死因实在令人意难平,有庆因为热心助人给县长夫人献血,却被庸医抽血过多导致死亡。讽刺的是,医院明明是过错方,过量抽血送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十二岁的孩子,当福贵赶到医院询问时,医生居然说: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
第一次读《活着》,仅用了一天半时间,我就抽空读完了全书,接着便是掩卷沉思,沉浸在长久的悲痛中无法自拔。感慨生活真是给福贵一点希望也不留,就连跟他相依为命、他人生最后的希望——孙子苦根,也因为吃豆子撑死了。那一刻,于普通人而言,他的人生应该早就关上大门了,但是,福贵却找到了新的出口,将他的情感寄托到了他的老黄牛身上。一人一牛独处时,时不时会呼唤家人的名字,何尝不是一种思念呢?
再读《活着》,感触全然不同。人们总是容易因人受到苦难而心软同情,忘记他曾经的残暴乖张。说起福贵的人生,究根结底,跟他自己脱不了干系。从小家底不错,他却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家有贤妻且有孕在身,他不管不顾整日在外浪荡逍遥就罢了,还多次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岳父。沉迷于赌博时,更是丧失人性,殴打年迈的老父亲,偷妻儿的首饰变卖,当妻子挺着大肚子去劝他时,他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妻子拳脚相向。然而在那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福贵作为丈夫、父亲、儿子,在家庭中依然坦然地享有他男人身份的各种优待,淳朴善良的妻子依然选择了默默忍受和等待。可是当后来遭遇家庭的一系列变故,亲人相继离世,人们似乎一时忘却了福贵曾经的不堪,把对他家人的同情转嫁到了他的身上,总觉得亲手送走一个个亲人,于他而言实在太过残忍。
余华在《活着》一书的序中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很多读过《活着》这本书的人都说太苦了、太难了,生活仿佛永远在跟福贵开玩笑,刚尝到一点甜头,就会给他致命一击。那是因为我们作为旁观者,旁观他的人生,替他不平,替他叫苦,身在其中,可能感触大不相同。余华老师曾谈他写作此书时,起初也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第三人称尝试书写福贵苦难的一生,结果发现很难写下去,当他转换成第一人称,由福贵本人来陈述自己的生活,好像一切都顺畅了起来。
因此,在较理智成熟的年龄,再读《活着》,除了那些惨烈的妻离子别的场面,情感上我的义愤填膺是大于同情的。每个人都会用各自的方式走完一生,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苦难的人生必然是煎熬的,任性挥霍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所以,我更多的感悟是珍惜当下,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认真对待每件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给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
- 2023-11-02王选长篇非虚构作品《故乡那么辽阔, 为何还要远行》出版发行
- 2023-11-01王阳明诞辰551周年:浙江余姚举办礼贤仪典
- 2023-11-01京味儿作家刘一达出版新作《北京的声音》
- 2023-11-01清初文人的“游走”及其文学世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