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作激荡起春风 ——读散文集《烟火人间》有感
□ 李致博
荣获第四届“诗词中国”一等奖的何强,赞美女性诗曰:“谁言女子不如男,佳节累成锦绣篇。激荡春风千古韵,瞩望秋实半边天。”这句话用在庆阳一个未名作家身上是恰当的。阅读她的作品,我不由得截取了“激荡春风”一词来形容这位未名作家那荡气回肠的文字。
我要说的是《烟火人间》的作者高琳,表面上内敛、沉静,而内心世界却极其丰富。她的两部作品呈现的生活美、场景美、语言美、心灵美,可以说部分段落到了美轮美奂的程度。第一部《母亲英娘》,作者把母亲“英娘”生平事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优美的文字中,令我震撼;第二部《烟火人间》收集了四十余篇新创作的散文作品。两部作品间隔仅半年时间,出手如此之快不能不令我惊叹。无疑,作者把业余时间全部花在了阅读和写作上,写作状态到了上升和爆发期,信手拈来,喷薄而出。
读完《烟火人间》,印象不错,大致梳理为:
纯情化艺术散文手法娴熟。开篇《午夜惊梦》,把思念母亲的情结寄予梦幻中,将思念积成的回忆与尘世的纷扰进行主观隔离,环境描写相当优美,衬托出作者思亲心境至悲至凉。如“树枝和灌木丛上都挂满了冰凌。地面上一片白茫茫,葫芦河已经冻住了。天空阴晴不定,在风的作用下,云在天上飘来飘去,月亮时隐时现。远处,我看到一束灯光,就立即起身跑了过去。头顶传来一声乌鸦的啼叫,我抬起头,却看到乌鸦正在盯着我,似乎在等待我成为它的晚餐。左边有一道陡坡,把这里和外界隔绝开来。” 以“午夜惊梦”为题,显得太雷同,我建议截取她文中的语句,标题改为“地面上一片白茫茫”更具象一些。再如《最美的遇见》,夜色下相约街心花园,沿着曲径散步的一对中年男女,初次相遇于朋友聚会,二次相逢仍不相知,一路无言。坐在一条长椅的两端,才有了相互问候与闲聊,对彼此人生吐露心声,明亮前行方向。把许多人的共情浓缩于各自回家后的孤寂、反思与感悟。此类散文还有《圈子》《追忆母亲》等篇目。
描述动物情态的散文笔法细腻。如《薄荷》,单身生活让在外面工作的儿女放不下心,提议养宠物。儿子偷偷买回一只小猫咪喂养。小猫咪神态可爱,激活了作者的母爱。于是每日下班回家,与猫为伴,玩出无穷乐趣。一些段落描写惟妙惟肖,相当逼真和形象,如“我伸手轻抚它的圆脑袋,它眯着眼睛,喉咙里‘叽里咕噜’片刻,有一下没一下甩着蓬松的大尾巴,发出十分销魂的哼唧,脖子一歪搭在我腿上,把自己团成一团,睡成一张饼”。这类散文还有《驴》等,通过托物言志,映照出作者个人生活的孤傲与内心的安宁。
舌尖上的美味——厨艺文化散文大行其道。如《豆水米汤》写大舅母制作的豆水米汤工艺精湛,渲染其香鲜可口的美感。《土豆的N种吃法》《家乡的年味》等同样对陇东美食的制作流程、吃法、口感等做了详尽描述,让人口舌生津,过目难忘。
读书札记成章于古典诗词。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寻珍探宝。如《诗人笔下的梅花》,尽量收辑古人对梅花情态疏影的喜爱和高洁品位的描述,附上自己对位于“四君子之首”梅的理解与感悟,但文章脉络略显松散,语势需紧凑为佳。
小说形态的散文兼具跨文体特征。如《烟火人间》,受“非虚构”观念影响,以真人真事为素材,情节具有小说特质。描述了农民晚年养老送终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阅读前,我曾担心作者沉溺于个人私语空间里不能自拔,写一些太主观的东西,但不是,作者对写作持开放态度,胸襟开阔。山水人文、小资情调、厨艺展示与家国情怀兼而有之。显然,高琳女士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著作,积累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烟火人间》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作者把人生阅历的坎坷曲折、种种磨难与努力上进获得的平坦通途、幸福美好熔为一炉;把古典诗词的优美意蕴与忧患意识以及个人理想紧密结合,使庆阳风物人情尽收眼底。
高琳的写作已渐入佳境。一般作者经历过的写作三个阶段,高琳已完成两个,即从自发期发展到了自觉期,相信她很快便能进入自由写作期。
我提倡散文要短小精悍,生动传神,有美学情趣,有哲理意味,不断向节约词汇、凝练语态、言有尽、意无穷的目标靠拢。高琳是一个搞创作的好苗子,《烟火人间》已初露端倪,坚持下去,她就会取得更骄人的成绩。
- 2023-11-24力量与光亮 ——读赵会宁的散文集《土地生暖》
- 2023-11-24浓浓的乡味 淡淡的乡愁 ——读孙鸿岐诗集《月光流淌的村庄》
- 2023-11-24木梯寺冬景胜春
- 2023-11-24面蛋儿和石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