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综合图书

读懂地名 认识中国

2023-12-05 10:2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地名反映出了中华先祖深入骨髓的道德意识、审美偏好等最本源的文化要素——  

  读懂地名 认识中国  

  李思达

《地名里的中国》 《国家人文历史》编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许多地名穿越千年流传至今,在潜意识中影响、塑造着当今的中国人。通过地名,过去与现在、先人与今人相互交会,形成中华文化的滔滔洪流。

  地名,不只是地理学符号,更是古人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历史社会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记。地名所承载的内涵是中华大地上一笔宝贵的遗产。本书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探究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文化根脉,清晰梳理了中国地名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规律,浓墨重彩地记载下一种让国人潜移默化、沉浸其中的中国精神。

  对现代人来说,家乡的地名就好似自己的名字,耳熟能详,却鲜有留意。然而,当我们身处陌生都市,不经意在灯火阑珊处听到熟悉的家乡之名时,记忆便会在瞬间被唤醒,将自己带回千里之外的家乡,带回那片熟悉的土地。此时,家乡之名宛如神奇的咒语——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地名中,它或许平淡无奇,但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独特的存在。

  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每个国人都深爱自己的家乡,而家乡之名背后的含义,也让所有人为之着迷。当我们翻开地图册,看到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城镇,追溯这些地名的来历时,往往会感到吃惊:谁能想到,在这些看似千变万化的名字背后,居然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深刻的哲学思想。这绝非夸张,今日中国3000余个县及县级以上的行政区之名,或来自山川地理,或上应天象星文,或源自历史事件,或化用古国之名,或沿用秦汉旧称,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纵观这些地名,人们犹如翻开一部百科全书,看到其中书写的上下五千年的中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生态发展故事,领悟其中历朝历代的政治得失、成败兴衰以及社会发展规律。

  乡土与家国、山川与人文、历史与现代,居然在小小的地名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地书写着中华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此种奇妙的小名字大文化的现象,引发了我们浓厚的兴趣,由此诞生了《地名里的中国》这本书。不过,我们着手之后才发现,其中的难度超乎预期。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来源纷纭复杂,要将其加以归类总结本来就是一项极为不易的工作,况且在此之上还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地名,其来源说法不一,却又各自成理。

  比如天津,流行的说法是因朱棣靖难时由此渡河而得名,然而以中国古天文学中“天津星”而得名亦不无道理,个中分析、考辨工作繁难。在整理了全中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名称后,我们从人文的角度出发,按照地名得名的内在逻辑,大体按名山大川、矿产和动植物资源、历史事件和政治因素、人文地理、古代方国、军事边疆、祥瑞标识、红色记忆等分篇,最终归纳为三大部分:“山水之间:站在中国的大地上”“循善求美:认识中国的精神”“历史的拨动:变迁中的中国”。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由此才能给所有读者奉献出这本书。

  由于地名文化博大精深,本书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但它也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创新。

  首先,它在讲述地名时,是按照地名得名的内在历史、文化逻辑进行分类,而非简单地按地理信息进行区分,由此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在小小的地名之上,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中华先祖的生活劳作,更反映出了他们深入骨髓的道德意识、审美偏好等最本源的文化要素。这种文化要素一以贯之,穿越千年流传至今,也在潜意识中影响、塑造着当今的中国人。

  其次,本书不单单讲述地名,还从历史演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地名更迭的由来,让人跳脱出纵向的地名演化过程,将这些地名放到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去了解其大规模调整的时代背景,这样或许能帮助读者建立更为立体的历史通感,获得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作者为本书编写组成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