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句中体验物之繁华——读扬之水《诗歌名物百例》
《诗歌名物百例》 扬之水 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唐代李贺《河阳歌》:“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诗中“牛头高一尺”,是一种以牛头为饰的角杯。
■周洋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甫一拿到扬之水的新书《诗歌名物百例》(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24年出版),还是被其漂亮的装帧惊艳到了。高贵优雅的绛紫色绒布面精装,全彩印制图文并茂的体例布局,从文字疏密到纸质选材,处处都透出一份匠心独运的设计,展读之余,确是赏心悦目。有人说这是首部详细注解诗歌名物的研究专著,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诗中之物”的微型百科全书,作者扬之水则将其视作30年名物研究的“一次检讨与总结”,有望成为“诗歌名物词典的奠基石”。而在我看来,阅读这部书,仿佛走进一座以名物专题打造的诗歌博物馆,既能领略各家各派诗句之精髓,亦能体验古代社会“物”之繁华。
全书收录160余个名物词条,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仪仗、工艺、纹样诸类,每条目列举相关诗歌文句,随后对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推源溯流,扼要阐发,旁附实物考证或图像以为参考。起首第一篇即从解读“帷”,揭开百余例诗歌名物的神秘面纱,也算是别有生趣。梁简文帝《梁尘诗》中有云:“依帷濛重翠,带日聚轻红。定为歌声起,非关团扇风。”通读全诗已能感受到一种悠闲生活中的娴静意趣,而“帷”无疑是诗中不可或缺之物。据扬之水考证,“帷”乃上古时代宫室和居住建筑中用于分隔空间的设施,或卷或舒,可自由改变室内空间,还能调节室内温度,亦可起到美观装饰的效用,是古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器物。一番引经据典的考索之外,读者正需要亲眼感受一下“帷”的真实样貌,左侧书页上作者精心挑选的两幅图例与释文相对而置,一幅是成都羊子山一号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另一幅是藏于波士顿美术馆的北魏宁懋石室线刻画《丁兰事木母》,其中都有“帷”的图像,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认。
更令人欣喜的是,作者由此推及开去,依次介绍了与“帷”的功能相类似的“步障”“行障”“障子”等早已淹没于历史岁月中的稀见之物。我们由此知道骆宾王诗中“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该是对应着怎样一幅声势壮观的出行场景。而唐人张乔的一首《鹭鸶障子》:“剪得机中如雪素,画为江上带丝禽。闲来相对茅堂下,引出烟波万里心。”因了解到“障子”乃绘画之绢帛,于内心自然多出几分诗情画意的美好想象。
关于中国古代女性妆容佩饰之名物,是扬之水用力甚勤的领域,这在她的著作《奢华之色》《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中早已为读者所称道。在《诗歌名物百例》中,亦有大量精美的闺阁饰物,如缠臂金、丁香环子、闹蛾、绦环等,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扬之水凭借多年潜心研究积累的学养,务求确凿史料,力避主观臆想,廓清一些似是而非的坊间误读。比如,“凤冠霞帔”,一般理解是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在扬之水看来,笼统地称“古代”不够严谨,具体而言始于宋代,而凤冠作为一种成熟的固定样式,直至明代方始完成。并用杭州临安区博物馆藏的一件宋代石雕妇人像作为实证,以弄清其早期式样。又比如,“宝袜”,唐代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诗中有“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的句子,相关诗歌选本中,涉“宝袜”一词的注释,要么被译作抹胸,要么被解读为束在腰间的带子。扬之水以专业眼光谓之“皆非”。正确答案是古代女子裹在腰间、覆于长裙之外的一种饰物,又名腰巾、腰綵、圆腰、袜肚,大约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并举出考古发现唐代墓葬石椁线刻画上的侍女图案为证,从中清晰可见此“宝袜”的形制。这让我想起扬之水的恩师孙机先生的一段话:“古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有了确凿的证据,历史会变得更具体、更鲜活,使今天得以充分了解现实社会是怎样发展演变过来的。”
不可否认,在这个梅香沁人的春天,煮一壶香茗,不必正襟危坐从头读起,只消随手翻阅这部《诗歌名物百例》,就是一次美的享受。或书房雅玩,或金银首饰,或花结绶带,或家居器皿,从定名到相知,从相知到铭记,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一步步引领我们走进诗歌名物的繁华世界。
- 2024-03-11记忆与遗忘的生死博弈——评伦茨长篇代表作《家乡博物馆》
- 2024-03-11丁玲与母亲及《母亲》
- 2024-03-11工艺与文化的“髹饰”表达和探索——读《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 2024-02-26写出文学访谈的现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