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热点资讯

公共选书人杨素秋:读书像健身,要有思想的“腹肌”要看好书

2024-03-21 09:22 来源:扬子晚报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曾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局挂职一年的,陕西科技大学文学老师杨素秋被称为“公共选书人”。3月16日带着她的新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来到南京,这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纪实作品记录了杨素秋从零开始建设碑林区图书馆的故事。建一座区图书馆的经历有何难忘?

  建一座图书馆就像打一场保卫战

  杨素秋接手的“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可以说是相当的棘手,碑林区一直没有图书馆,但是又急需建设图书馆,原规划的图书馆用地一时半会不能投入建设,碑林区必须在找到三千平米的,在六个月内建成一座临时过渡图书馆。综合了各种因素,最终临时图书馆不得已选在了地下,杨素秋要面对的就是把一个连窗户都没有的破烂的地下空间改建成图书馆。

  解决装修问题已经够让人头大,更棘手的问题还在选书上。“当时选购书目有两次,第一次基本是我一个人编书目,第二次我请了50个朋友来帮助我。”杨素秋告诉记者,她是文学专业出身,对文学、社科哲类的书比较了解,但是在推进书目编撰的过程中,杨素秋发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也是打破我固有认知的过程,一个人观察生活总习惯通过自己相近的知识结构立场去出发,这样很容易形成偏见。但在建设图书馆中,我们去和很多不一样家庭背景的人交流,就会发现大家对于图书馆的想象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选书过程中,素秋发现自己的阅读经验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比如她遇到过视障读者,大众可能会下意识的认为视障可能要看按摩书、乐器书,“但人家想看的是盲文版的《三体》。”

  在选书的过程中,杨素秋还要面对来自第三方书商的问题,“书商给到我的书单里塞进来了一堆离奇的烂书,你打电话要他们改又不改。”无论遭到怎样的阻挠杨素秋都不愿让步,最终这场书目保卫战在她的坚持下获胜了,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绝大多数书单上的书都采购了,“这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胜利。”

  杨素秋是在碑林区挂职,这座图书馆也是临时过渡性的,付出如此心力值得吗?杨素秋毫不犹豫地表示“我的脑子里没有临时这个概念。”在高校即便上选修课,杨素秋也会非常费心力地准备,也有学生问她选修课而已何必像必修课这样较真,但杨素秋认为,把时间混过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折磨,“图书馆也是一样的,我不管它是在这里存在几年,我没有办法容忍里面有垃圾书存在。”

  阅读不应该是功利性的

  在工作中,杨素秋仔细观察过图书馆的借阅情况,“我们把借阅图书前三百名拉了个书单,发现这三百本书中近260本都是少儿书。”图书馆中看书的几乎都是孩子,学生们都在刷题,陪着孩子的家长们则在刷手机,“也有的学生想看本书,家长在旁边说不准看闲书。”杨素秋无奈表示,这样的阅读氛围是有问题的,阅读不应该是功利性的。

  在杨素秋看来,图书馆是一个面向公共的空间,不是一个政绩工程,也不单纯是一个收藏书的地方,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特别是区县级图书馆,更承担着宣传教育、营造阅读文化氛围的作用,“区县级图书馆更应该下沉到社区,让老百姓知道图书馆里有什么。”杨素秋自己也在反省为什么图书馆里沉下心来阅读的成年人会这么少,“我想我们面向儿童的讲座已经很多,但面向成年人的讲座太少了。”另一方面,讲座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问题,“你会看到很多图书馆周末活动满满当当,但是听者寥寥,有些讲座邀请的是高校学者,但问题在于很多研究型学者是很会研究学术,但他并不擅长向大众传播知识,口语表达能力不足,讲出来的东西没那么有趣,过于专业了。”

  “对于我来说,图书馆的存在就像是健身房。”杨素秋表示,“有的人去健身三个月就有腹肌了,有的人一年了腰围都没有变化,这是因为健身方法不对。”杨素秋认为,如果你总是去阅读一些肤浅的文章,就像是在健身房随便跳操一样,读了很多年也练不出思想的“腹肌”。

  正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或许就是杨素秋在选书上一直坚持的动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