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生命力
原标题:文学的生命力
作者:文学评论家 马季
时间是检验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这已成为重要的文学史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言中有一段话:“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也不选,这类作品就仿佛走了电的电池,读者的心灵电线也似的跟它们接触,却不能使它们发出旧时的光焰来。”一个时代的文学哪怕不能超越前人,但一定会理解和认识前人,这就是文学血脉的独特性,也是文学永恒的魅力所在。
《在旷野里》是柳青的一部长篇小说佚作,写作时间是1953年3月初至10月7日,写作地点是陕西省长安县(现为西安市长安区)当年的干部疗养院常宁宫。这部作品未写完,也从未面世,至2024年《人民文学》杂志刊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珍藏了70余年。《在旷野里》这部作品具有特殊的价值,虽然标明“未完”但实际上开启了柳青关注新中国农村社会破旧立新变革的文学之门,其基本的文明立场、人民情怀、生活态度和成功的艺术经验,与不久之后的更具系统性的《创业史》的写作一脉相承。柳青是一位拥抱时代的作家,他关注时代的变化、思考历史的发展,从他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文学对时代生活的生动记录,也感受到作家对历史发展的积极思考。
刘亮程新作《大地上的家乡》一如既往书写他的故乡主题,在菜籽沟,他是泥瓦匠、木工、铁匠,也养鸡、种菜、写作。对刘亮程来说,故乡既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他通往世界的起点。从1998年写作《一个人的村庄》开始,他一直在心灵世界观察自己的故乡。2013年,刘亮程入住木垒,切身践行且耕且读的生活方式,在理想与现实间诗意栖居,仿佛又回到早年的风声落叶中。“在自己家的棉花玉米地下面安身,作物生长的声音、村里的鸡鸣狗吠声、人的走路声,时刻传到地下。千秋万代的祖先都在那里,辈分清晰,秩序井然。”在他眼里,世界就是一个大了无数倍的菜籽沟村。
张炜是一位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也是涉及文体最广泛、内容跨度最繁杂的当代作家之一。新作《去老万玉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40年前研读地方史料过程中的发现,作品以清末胶东沿海地域多方势力竞逐的格局为原点,叙事却跳脱开以往历史叙事的既定框架,以年轻主人公舒莞屏寻访“女大公”老万玉的旅程为线索,用“一镜到底”的视角,描画出充满异彩的人性图景。张炜的“半岛写作”吸收了齐鲁地域文化的想象力,这部小说自然有着空灵的气象、地域的神味、民间的精神。小说的语言也显示了“诗一般的质地”。或许,我们可以把“老万玉家”当作一种文化符号,如何建构又如何解构,如何破除迷障、放宽视野,如何找到自我。
李修文重新开始长篇小说创作,《猛虎下山》书写人生的可能性与自由度,对现实的切入柔韧且具有力度。作品以1999年春天镇虎山下的炼钢厂为背景,这座工厂在被沿海特钢厂收购后,面临着改制和大量工人下岗的困境。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的人生,一样值得放浪大啸,引吭而歌。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的尺度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风华绝代皆是生命平凡绝响中的偶然奏鸣。作品让人体味到了人性中的无奈、勇敢和坚韧,也看到了时代变迁下的痛苦、挣扎和希望。
- 2024-05-24勾勒中华文化图景
- 2024-05-24儿童科普绘本《菜市场里有万物》:菜市场里有万物,也有人间的美好
- 2024-05-22传承朱子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访福州理工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方彦寿
- 2024-05-22王立群:历史就是现实 现实让人读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