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甘版图书

古代的智慧结晶 现代的源头活水

2024-06-17 09:2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古代的智慧结晶 现代的源头活水

  作者:王旭东

  今天的故宫人,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继续前行,也逐步形成了新时代的办院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为支撑,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故宫博物院的使命,以及履行使命的路径和措施。我们要通过一切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通过“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推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遗产永久保存和永续传承。

  “平安故宫”是最为基础和首要的任务。通过“平安故宫”建设,可以更好地落实“保护为主”的思想,充分利用科技和管理手段,真实完整地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平安故宫”工程于2013年启动,历时8年。它以“故宫整体修缮保护工程”的成功实践为基础,是一个更为宏观的保护工程体系。今天我们的安防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离这座文化遗产的价值所要求的体系还有一定距离,还要不断努力。

  “学术故宫”是核心。为什么“学术故宫”是核心?因为我们要通过“学术故宫”建设,通过不同的学科全方位地挖掘这些文物承载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时代价值。故宫博物院建院之初,我们就是学术立院。今天,我们更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推动故宫的古建、文物藏品、档案等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有一大批的学术成果已经出版。我们还需要建设一些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术发表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汇聚到故宫博物院这个学术研究的大家庭中来。

  “数字故宫”是支撑。“数字故宫”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现在是信息化、数字化甚至人工智能的时代,故宫紧紧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数字故宫”建设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从最早的网站、数据库的建设起步,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从基础层、资源层到应用层一个庞大的“数字故宫”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一些企业、高校,甚至国际机构持续合作,全力保障“数字故宫”在文物的数字化采集、数据库建设、数据管理等方面推陈出新。

  “活力故宫”是目的。第一种“活起来”的方式就是开放,让人们走进故宫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感受故宫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去实地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连续和包容,感受历史与我们紧密相连。故宫博物院的观众人数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里应该是最多的。

  开放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愿望,还有更多的人没有机会来到故宫,怎么办?所以第二种“活起来”的方式就是传播,通过各种展览、各种传播途径,还有一些现代的艺术创作方式、其他的艺术表达方式,全面地去呈现故宫的多元价值。

  我们的线上展览也非常丰富。大家可以通过“数字故宫”去领略故宫的美、故宫背后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去认识我们五千年文明连绵不断的原因之所在,同时也去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开放。

  我们积极参与海外考古项目,与德国考古研究院、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等世界著名考古研究机构合作,一起走向其他国家共同进行考古。与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所属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建立了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让中国与希腊两大文明古国通过保护古代文明,又走在了一起。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我们对故宫这座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不断加深认识,由外国的学者去讲中国文化的故事,我们的学者出去讲我们的故事,同时也学习其他文明的成果。我相信,这样的交流久久为功,一定会形成非常好的态势,过去的那些偏见和隔阂会随着交流对话逐渐消除。

  《中华文化公开课》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光明日报社 编

  人民出版社

  2024年4月出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