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前沿观点

有异秉的细节是小说中充沛的氧气

2024-06-27 08:5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有异秉的细节是小说中充沛的氧气

  《水浒传》用丰富细节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冲形象。图片选自连环画《水浒传·风雪山神庙》。资料图片

  王愿坚的小说《党费》用咸菜交党费的细节,塑造出一个基层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图片选自由小说改编的连环画《党的女儿》。资料图片

  【探寻细节的魅力和张力】

  每一部经典小说中,都有值得称道的细节。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告诫作家们说:抚摸你的细节吧,那些神圣的细节。在他看来,细节既神圣,又是可以抚摸的有形物体。生动感人、有异秉的细节,是小说中充沛的氧气,能使整部小说健康活泼、生机盎然、气质非凡。优秀的细节也是小说中必然的装饰物,能点缀小说这道独特的风景,令人身心愉悦。

  作家对于细节的寻找、书写有着极强的个性色彩

  对于阅读者来说,细节的产生可能永远是一个未解之谜。它到底是如何经过作家们兴奋而快速跳跃的大脑,转化成形象的思维,进而传递给文字呢?这关乎一个写作者的能力。每一个合格的写作者,都有自己独到而秘密的方式或者说技巧,从海量信息中捕捉有用的线索,寻找适合自己作品的精确细节。

  在这方面获得灵感的方式是五花八门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驾车长途旅行,在快速掠过的沿途美丽风景中,脑中灵光闪现,找到了《百年孤独》这部经典巨著中开头部分的第一个细节。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短暂的捕鲸经历,让他在创作《白鲸》时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书中那些真切而震慑人心的细节才更加可信,让阅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在餐馆吃午饭时,看着周边的人,一个念头突然在脑子里闪现:如果我们都失明了会怎么样?于是,失明成为他小说《失明症漫记》中的著名细节。虽然让作家们找到细节的方式众多且无章可循,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它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作家们的。

  细节深深地打上个人的印记。成熟而美妙的细节永远不是立在街边的路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等来的,必定有作家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经验,有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认知。有人怀疑,那些经典的细节都已经被前辈作家们写尽了,即使我们再努力,也无法企及前辈作家们的高度。其实并不尽然,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所以,对于细节的寻找、书写也有着极强的个性色彩,只要你足够优秀,不再局限于模仿与重复,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那么你刻画的细节就会永远与众不同。

  我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有幸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授奖辞评价说这篇作品“幽微剔透,沉静隐忍,实现了革命英雄叙事传统的新变”。创作的最初冲动来自我过往的生活经历。我十几岁时曾短暂学过炭精画,是专门拜师学的。这段记忆一直保存在脑海里,我想重新唤醒这段记忆,写一个学画的故事。刚开始,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与我的成长大致相同,但是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随着另一段记忆的插入而得到修正。这个记忆与我少年时代经常去烈士陵园有关,加之对党史资料的不断积累,我的想法改变了。我把两段记忆结合起来,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提前,放到20世纪40年代,把画画与革命故事拼接在一起,一个大致的框架就慢慢形成了。于是,我从熟悉的生活中打捞细节的过程就变得轻车熟路,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还没有落到纸上就开始清晰地浮现在脑子中。整篇小说就是由三次画画的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故事。当细节开始在我的脑子里模糊却坚定地闪现时,我有些兴奋而自得。我知道,这是属于我个人的一次写作之旅,它充满着诱惑,又极具挑战性。

  一个细节是小说的风向标,决定着一篇小说的成败得失

  我一直认为,写作就是让一片空旷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虽然细节已经在文学的旷野中萌芽生根,但要真正地变成精美的文学语言,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此时,细节成为一个可以感觉的工具,会带着作家的写作惯性,奋力向前。但它不是莽撞的,不是随心所欲的,一定有章可循。细节要为一个完美的故事服务。在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一个借项链而丢失的细节,决定了一个故事的走向和一个人物的命运,也决定了小说的整体艺术感染力。王愿坚的小说《党费》用咸菜交党费的细节,塑造出一个基层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所以,一个细节往往是小说的风向标,决定着一篇小说的成败得失。

  我的《无法完成的画像》讲述了一位画师应邀为女孩小卿失踪的母亲画像的故事,叙述者“我”被设定为画师的徒弟,他以旁观者的视角见证了师傅作画的全过程。整篇小说就是依靠三个画像的细节推动故事的发展,但这三个细节又互不重复,层层递进。第一次画像交代了为什么要画像,如何准备画像,画像的参与者都是谁。于是,故事的起因、人物、地点、时间都有了。这是一个故事最基本的要素。但第一次画像从开始就不顺利。舅妈准备好的照片被小卿烧掉了。因为从一开始她就不想让师傅画像。在她的心目中,有了母亲的画像,就确定了一个事实——母亲离开了她,但画像仍在进行,这违背了她的意愿。当画像到收尾阶段时,她采取了偏激的做法,毁掉了尚未完成的画像。这是一个自然的结局,小卿内心的感受决定了画像第一次被毁掉的结果。

  第二次画像时,看起来比较顺利,故事完全被打开。但是画像被师傅在夜间烧掉了。这次画像的过程把师傅推向了故事的前沿,强化了故事的深度,而且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说小卿毁掉画像的细节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师傅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故事必须进入第三个阶段,回答这个疑问。

  于是,故事进入第三次画像。几年之后,小卿来找徒弟给母亲画像。这次是她主动弥补前两次的遗憾。因为她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从刚刚建成的烈士陵园里找到了答案,确信母亲是真的离开了她。师傅的革命者身份也被揭开了。从请人画像到被参与者抵制、破坏、中断,再到重新画像,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切合情合理,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

  细节是一篇优秀小说的内生动力,是一篇小说的重心

  在文学的旷野中,我们既要描绘欣欣向荣的景象,更应该突出最艳丽的那道风景,使之成为重心。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塑造一个全新的文学人物进行充分的酝酿和铺垫。所以,小说中的细节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在《水浒传》中,细节是推动人物命运最重要的手段。林冲这个人物是小说中最成功的。作品通过若干个生动的细节,逐步完善并形成他个人复杂性格和完美人物形象。他本来过着正常的生活,在一次带妻子前往东岳庙进香时碰上高衙内,拉开他个人命运改变的序幕。然后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通过野猪林被救、棒打洪教头,到风雪山神庙等诸多细节,从平静、忍让、愤怒到不得不反抗的过程,塑造出一个悲愤交加的人物,而林冲也由此走出软弱、不断退让的人生阴影,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我在写《无法完成的画像》时,主要是围绕师傅这个角色在写,细节的安排也集中在他身上。小说并没有直接写他的心理全过程,而是间接的、暗示性的写作,突出了师傅画像时所表现出来的异常举动,以此来映衬出他内心的波澜,从而让师傅这一文学形象一步步从文字中走出来,立体而真实:

  “往常,师傅画出一幅8开的人像,大约是一白天的时间。可是今天,我向小卿夸下海口的奇迹却迟迟没有到来。一天下来,他只画了鼻子和嘴巴。”

  “一直到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而我自己,也已经筋疲力尽,依稀是跑了四天三夜。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

  “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现,像是经历了一场永无尽头的长跑似的。他甚至忘记喝水,吃起饭来,也毫无胃口,如同吃糠。返回的路上,他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夜幕四合,街道上人流稀少。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还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

  “那一刻,在傍晚来临之前到达,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

  反复出现的这些细节,都是通过徒弟的眼睛看到的。这些都是客观表现,因为徒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也不知道师傅怎么会把一个很平常的画像的过程,搞得那么痛苦而漫长。这就把一个明明知道画的对象是谁但又不能明说的革命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经过细致入微的描摹,也慢慢清晰出来。细节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推手。

  细节是一篇优秀小说的内生动力,是一篇小说的重心,是小说艺术中的艺术。细节的运用考验一个作家的综合写作能力,考验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与提炼,考验作家对于小说这门艺术形式的理解与掌握。而细节的展开与铺陈,也是一次美妙而富有探索意义的有关虚构与现实关系的旅行。只有意蕴深长、清爽精确的细节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伴着一颗虔敬的文学之心抵达小说的终点。

  (作者:刘建东,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