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出版社推出“雅学堂丛书”第二辑 再度诠释一代学人使命与担当
原标题:甘肃文化出版社推出“雅学堂丛书”第二辑
再度诠释一代学人使命与担当
作者:田野
甘肃文化出版社推出的“雅学堂丛书”第二辑。
继“雅学堂丛书”第一辑于2023年7月首发之后,甘肃文化出版社近日推出“雅学堂丛书”第二辑。该丛书秉持“大家小书”的基本思路,将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大家的学术史、思想史、学术交流史及其最新成果,以学术随笔形式向大众传播,让大众了解学界大家的所思、所想、所悟,再度诠释学人们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一套展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学者学术随笔的系列图书,“雅学堂丛书”第二辑的出版,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套高质量的学术随笔集,也为学术界与普通大众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特别是给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接触高端学术话语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普通读者得以窥见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增进对传统文化和学术研究的认识。
“雅学堂丛书”第二辑的作者阵容堪称豪华,包括众多当代著名学者。每位学者都在其领域内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的文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雅学堂丛书”主编刘进宝介绍,丛书的每一位作者均为我国历史学界很有成就的专家、大家、名家,包括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和特聘教授陈锋、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范金民、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霍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常建华、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锦绣。“这些人都是中国人文社科界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学术水平都是学界公认的。”
这些学人的成长经历、学术领域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比较宽广的视野,学术基础扎实,因此在学术方法、理念和格局上,无意中传承了一个良好传统。刘进宝说,“雅学堂丛书”第二辑的10位作者,年龄最大的樊锦诗先生出生于1938年,已经是86岁的高龄;最小的李锦绣先生出生于1965年,也接近60岁了。虽然他们已经或即将退休,但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仍然奋斗在学术前沿,展现了这一代学人的使命与担当。
学术随笔作为一种文体,介于专业的学术论文与普通的散文随笔之间。它既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又不失文采和阅读的趣味性。刘进宝说,“雅学堂丛书”第二辑所选编的文章,并非作者的高头讲章或学术专著,而是普通读者亦可轻松阅读的随笔集,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
“雅学堂丛书”第二辑共10册,包括《敦煌石窟守护杂记》(樊锦诗著)、《杖朝拾穗集》(史金波著)、《东塾近思录》(刘梦溪著)、《故宫缘》(郑欣淼著)、《珞珈山下》(陈锋著)、《史林余纪》(范金民著)、《考古拾贝》(霍巍著)、《史学鸿泥》(常建华著)、《瀚海杂谈》(赵声良著)、《半枰小草》(李锦绣著)。
这些作品中,每一位作者都用自己独到的视角,观照历史与现实,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丰富内涵,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多维度面貌。同时,通过学者们深入浅出的叙述,高深的学理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激发读者对于进一步探究学问的兴趣。其特点在于,它们既有足够的学术深度,又不失轻松易懂的风格。作者们精心挑选主题,旁征博引,将深奥的学术观点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跨过学科门槛,一窥究竟。
在考虑丛书第二辑作者的人选时,刘进宝首先想到的是既要与第一辑有衔接,又要有所不同。“在反映一个时代的学术走向时,还要看到学术的传承,乃至人格的养成。”刘进宝说,老一代学者由于从小就受到比较严格的家学熏陶或私塾教育,在民国时期完成了系统的学业,他们都有比较宽广的视野,学术基础扎实,因此在学术方法、理念和格局上,无意中承传了一个良好传统。“新三级”学子与他们相处,可以得到学识、做人、敬业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跟随他们读书的研究生,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为了反映学术的传承,在“雅学堂丛书”第二辑出版工作启动伊始,刘进宝特别邀请了樊锦诗、史金波、刘梦溪、郑欣淼4位80岁左右的学人。在他看来,这4位学者的研究各具特色。比如,樊锦诗先生的敦煌石窟保护与研究、史金波先生的西夏历史文化研究、刘梦溪先生以学术史和思想史为重点的文史之学、郑欣淼先生的故宫学研究,都代表了各自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雅学堂丛书”第二辑的10位作者,经历了现代学术发展或转型的重要节点和机遇,既是“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学术勃兴、发展、转型和困顿的亲历者、见证者,又是身处学术一线的创造者、建设者。可以说,他们既在经历历史,又在见证历史、创造历史,还在研究历史,将经历者、创造者和研究者集于一身。这种学术现象,本身就值得思考和探讨。
在当代社会,当快节奏成为常态,深度阅读与思考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那些涉及深度思考和学术研究的书籍更是被置于阅读清单的底端。然而,对追求知识、渴望智慧的人来说,正是这些书籍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它们能够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挑战认知极限,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这其中,“雅学堂丛书”第二辑无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成功地将学术普及化,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吸引了众多读者目光。
郑欣淼认为,在生活急剧变化的时代,“俗”好还是“雅”好,二者之间尺度如何把握,往往会引起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刘进宝能理直气壮地提出“雅学”的口号,非常难得。“将自己的随笔定名为《故宫缘》,并非一本正经地讲‘故宫学’,而是按照‘雅学堂丛书’的宗旨与要求,尽量选一些自己熟悉的故事,通过这些具体的、生动的人物和故事,书写故宫的学术、展现故宫的风貌,把故宫和‘故宫学’通过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写一本好书容易,但是出版一套好书,而且连续几辑始终如一,则不太容易。具有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主编,代表各自领域学术研究前沿的作者,以及一个优秀的出版社,是出版一套好书的三个必备条件。”陈锋说,“雅学堂丛书”书稿文章的选择堪称上乘。“一本面向大众的书,不应收录太过专业和艰深的文章,而是应该包含学界的很多逸闻趣事,传递学术见解和思想,并具有可读性。”
- 2024-08-22寻找敦煌的吉光片羽
- 2024-08-13觥筹交错掩映下的礼仪秩序 ——读《酒里乾坤∶宋代宴会与饮食文化》
- 2024-08-12《这一夜碧溪潮生两岸》新书在京首发
- 2024-08-07甘肃作家王小忠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骏马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