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小学生爱读

质朴而清越的森林之歌

2024-09-06 11: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质朴而清越的森林之歌

  作者:涂明求

  多年以前,我曾去过东北,在美丽的兴安岭林区流连忘返,宾至如归。多年以后,阅读《追松塔的爸爸》(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我再次感受到了游子归乡般的亲切。“语言是存在的家”,作家在语言表达上,应自觉向这样的标准靠拢:找到并准确传递出“存在的家”的感觉。无疑,《追松塔的爸爸》做到了。

  这是一支质朴而清越的森林之歌,首先打动我的是文字。开篇第一段话就让我不由得提振起了精神:“梁库叔叔跑过来砸门的时候,小森正在把玩那块封了蜜蜂的琥珀。小森眯起眼,对着阳光看琥珀,里面的蜜蜂伸展翅膀,腹部的绒毛清晰可见。好像时间在琥珀里静止,蜜蜂还活着。”寥寥数语,不足百字,却张弛得法,动静合宜,虚实相生,不仅俱在且笔触精准,恰如其分,耐看,耐品,试着念一念,也起伏跌宕,悦耳动听。

  小说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一大亮点——东北话的使用。作家在后记中特别提到,这是她有意为之,想要传递的,不止于某些具有独特风味的东北方言语汇,更有东北人“不让话落在地上”的对话节奏,那是能够让寒冷的、艰难的、紧缩的时刻悄然流走的击鼓传花般的节奏。得承认,其间妙处,有待外乡人细细品咂。作家常笑予的成功实践,给了广大读者及其他写作者以珍贵的启示与鼓舞:方言乡音原来可以如此鲜活地存在着,一如小说开篇小森手中的那块琥珀。

  《追松塔的爸爸》的故事采用了精巧的双线结构:主线紧张,讲述如何寻找白气球,救助白气球上命悬一线的爸爸和河悦叔叔;副线松弛,补叙白气球之由来,以及相关的林林总总。另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既然在故事中白气球举足轻重,这部小说若改名为《白气球》岂不是更恰切、亮眼?其实不然,归根结底,白气球只是道具,而非主角;故事的真正主角、“灵魂人物”是追松塔的爸爸。不仅如此,二者之别还涉及叙事视角的选择,《白气球》之题,更适合第三人称视角的万能叙事,好处是一目了然,缺点是有点冷冰冰,没了亲切感;而《追松塔的爸爸》很显然是用孩子的视角讲述父亲的故事,贴合小读者的心灵,更为自然本真地保留住了某种神秘感、神圣感,是恰到好处的“留白”。

  小森心目中爸爸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他寻找白气球的进程,不断地丰富、变更、修正。那么多人热切谈论着的爸爸,让小森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感觉亲切又遥远,照亮了他心里暗淡的那部分。而在故事最后,小森终于找到了爸爸,“爸爸气息微弱地倚坐在树旁,像一片被风刮烂了的布。爸爸一直都瘦,可是骨头立着,精气神在,人就是顶天立地的。”这样的爸爸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如此塑造爸爸形象的活泼灵动笔法,着实卓尔不凡,同时展现出孩子心灵的逐渐成长以及父子间心与心的不断靠近。

  书中涉及的生态观念,与故事水乳交融,血肉难分地化入那些可爱的林区人的言行举止乃至命运遭际里。以爸爸、河悦叔叔为代表的打塔人,对年长的树格外敬重;受他们的影响,初中生小森也学会了爱树、尊重树、信赖树,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抱住身边的树,把心里的担心、希望、愧疚都告诉它。不要说小读者,哪怕是成年人,读到这般绿影婆娑的文字,也会由衷感动,进而生发敬畏自然之心,更进一步,像追松塔的爸爸、小森他们这样,亲近且护卫森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