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要闻

【重推】重绘汉魏六朝河陇文学地图

2024-10-09 10:46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重推】重绘汉魏六朝河陇文学地图

  风光旖旎的河西走廊 资料图

  仇池国古城遗址 资料图

  刘伟强

  《汉魏六朝河陇著姓与文学》是丁宏武继《汉魏六朝河陇文学系年》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河陇文学研究力作,两书同为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六朝河陇地区胡汉著姓与本土文学综合研究”的系列成果,均列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北师范大学世纪中文·学人文丛》。本书中的“河陇”是河西、陇右的简称,在中国古代主要指陇山以西、西域以东的广大地区。

  河陇地区历史悠久,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关于河陇文化学术的历史贡献及影响,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早有评价:“惟此偏隅之地,保存汉代中原之文化学术,经历东汉末、西晋之大乱及北朝扰攘之长期,能不失坠,卒得辗转灌输。加入隋唐统一混合之文化,蔚然为独立之一源,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20世纪以来,河陇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迄今为止,不论是文学文献的整理还是作家作品的研究都存在明显不足。有鉴于此,丁宏武在充分吸收、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河陇著姓的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汉魏六朝河陇文学的发展脉络、地域特色及其历史影响,重绘唐前河陇文学地图。

  河陇著姓的形成与发展

  著姓大族在汉魏六朝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东汉后期,其俨然成为传承发展文化学术的主要群体。作为河陇文学创作的主体,河陇著姓的形成与发展与河陇文学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本书第一章综论汉魏六朝河陇著姓的形成与发展,并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于两汉,壮大于魏晋,全盛于五胡十六国,北魏平定凉州后衰落,之后又重新崛起。

  秦汉以来,随着西北边疆的不断扩展和开发,河陇士人乘势兴起,相继出现了天水赵氏,陇西李氏,狄道辛氏,天水隗氏,安定梁氏、皇甫氏,武威段氏,敦煌张氏、索氏等一大批大姓著族,史称“西州著姓”或“河陇世族”。这些家族多以军功致显,但从东汉后期开始,以经学传家为标志的真正意义上的河陇世族正式形成。

  魏晋时期,武威贾氏,天水杨氏、姜氏,北地傅氏,安定皇甫氏,金城麴氏等顺应时势,建功立业,尤为突出的是文化成就显著及影响范围扩大。十六国时期河陇著姓空前强大,先后建立了五凉、三秦及仇池割据政权。著名的家族除汉族著姓陇西李氏,安定张氏,敦煌索氏、宋氏、氾氏,金城宗氏,武威段氏之外,还有新兴的少数民族豪强如略阳临渭氐族苻氏、吕氏,武都氐族杨氏,南安赤亭羌族姚氏,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氏,河西鲜卑秃发氏,陇西鲜卑乞伏氏等。这一时期胡汉著姓的共同繁荣,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汉族传统文化在西北的影响,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时代的族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南北朝时期,河陇著姓虽遭遇流离迁徙,但诸如陇西李氏,狄道辛氏,河西源氏,武威段氏,安定胡氏、牛氏等,顺应历史潮流,在维护北方统一稳定,促进多元文化的整合建构方面作出了贡献。

  河陇文学的发轫及在汉魏六朝的发展

  本书第二、三章综论河陇文学的发轫与在两汉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发展和繁荣。河陇文学发轫于先秦,《诗经·秦风》中的《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无衣》皆属秦人居陇期间的作品。作者注意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河陇地区出现的著名文士,大多数出自河陇著姓。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苻坚、苻融、苻朗,后秦的姚兴、姚弘,北凉的沮渠、茂虔等少数民族文士,也分别出自略阳氐族苻氏、南安羌族姚氏、张掖卢水胡沮渠氏等。这些无不说明河陇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与河陇著姓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

  秦汉以来,河陇地区的文化学术经过长时期的积淀,在东汉后期出现了侯瑾、梁竦、皇甫规、张奂、王符、秦嘉、徐淑、赵壹、张芝、张昶等一批著名文士,代表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一流水准,河陇文学也由此迎来了唐前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魏晋时期,皇甫谧、傅玄、傅咸、索靖享有盛誉,堪为当时河陇作家的优秀代表。十六国时期,河陇文化进入全面繁荣的历史时期,一度成为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之一,河陇文学出现了继东汉末年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史称“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北史》卷八三《文苑列传》)。由于东汉以来河陇著姓大都以经学传家,因而河陇文学普遍具有清典纯正的儒家文学特征。

  本书后四章为个案研究,按时代先后选择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家族、作家或文士群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家族研究方面,深入考察了敦煌张氏、安定皇甫氏、略阳氐族苻氏等家族的家风家学、文化倾向、籍贯郡望、历史影响诸问题。作家研究方面,一是对长期以来争议较大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二是集中探讨了以前关注不够、但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尽可能地还原河陇文学的原生形态和历史风采。本书选取索靖和辛德源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其生平、著述以及文学成就等问题。文士群体方面,对五胡十六国时期绵延近两个世纪的郭刘学派作出了深入研究,以此说明河陇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虽然与河陇世族的家族传承密切相关,但郭刘学派的薪火相传也是河陇学术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

  河陇文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格

  河陇文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格也是本书探讨的重要问题。河陇地区地处西北边塞,秦汉以来河陇士人大多以勇武显闻。《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称:“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班固所论诸人除白起、王翦、苏氏父子外,其余皆为河陇士人。东汉后期,河陇著姓由武力强宗转变为文化世族,但边塞战争频繁,他们不可能完全弃武从文。因此,河陇文士普遍具有文武兼备的特征,“文为儒宗,武为将表”成为河陇士人的理想人格和共同追求。

  河陇地区气候寒凉,使河陇文学带有慷慨悲凉之气。西汉置十三州,改雍州为凉州,正与河陇地区“寒苦”的气候特征有关。作为河陇地区东面的天然门户和自然屏障,“陇坂”山高路险,是陇右与关中的自然分界线,登陇即寒气逼人,怆然伤怀,这也是古代行役之人感发兴悲的地理诱因。河陇文学的慷慨悲凉之气,在先秦以来的以边塞生活和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有着充分体现。其题材选择和审美意蕴,已开后世边塞诗先河。

  此外,河陇文学还普遍表现出明显的“秦风”特质。秦人俗尚源自陇右边塞,因华戎交汇而产生强悍劲健之风,故班固强调《诗经·秦风》是河陇地区“风声气俗”的历史产物和文学呈现,自先秦以迄两汉,这种风气延绵不绝。两汉魏晋南北朝,河陇文士或“潜思于战争之间,挥翰于锋镝之下”,或抒写人生失意,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人生境遇各不相同,但其作品所承载和呈现的人文内涵,仍然是河陇文化的“秦风”特质和文化品格,激荡着华戎交汇的雄宏气势和力量。

  总之,丁宏武的新著立足于新时代的中华文学史观,全面考察了汉魏六朝河陇著姓与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对河陇本土文学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辞达理辨,体现了当今甘肃学人的文化坚守和严谨态度,必将推动河陇文学研究与河陇文化建设。

  (《汉魏六朝河陇著姓与文学》,丁宏武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