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心灵的旅行
原标题:读书是心灵的旅行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明娟
“阅读是咀嚼,是体验,是吸收,是‘充电’,是愉快的心灵旅行,是高贵的灵魂对话。”多年来,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社长、总编辑李开振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阅读的心。
阅读润心,苦中作乐
小时候,因为物质匮乏,李开振的家中书籍甚少。“上小学时,记得父亲每年春节都要买一本厚厚的日历,挂在堂屋靠东的墙上。我每天撕去一页,甚至能把日历上的内容背下来,那算是我最高档、最奢侈的阅读启蒙了。”李开振谈起年少时的阅读经历时有些激动。
好在那时流行说书、唱戏和连环画。只要有说书的,李开振定要入迷地听完,像《三侠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听了还要讲给别人听。“连环画以四大名著、抗日主题等居多,大家都挤到卖书的地摊儿前看,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是那时被激发的。”李开振说。
上了中学,能读的书就逐渐多起来。由于所学的科目增加,阅读教材也成为一种习惯。偶尔有同学带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红与黑》等,更被大家争相传阅。为了锻炼记忆力,李开振时常与同桌比赛背成语词典、唐诗宋词。随着农村购买力逐渐增强,文化市场逐步繁荣,像《中学生学习报》《试题与研究》《中学生阅读》《读者》等,也在那时更多地走进校园。他和同龄人像是接受雨露的春苗,在蓬勃生长。
大学里,时间相对充裕,由于专业发展和未来择业需要,李开振以阅读中外名著、教育、语言、职业规划等类别的书籍居多。毕业后,他开始深入阅读经典,像《论语》《道德经》《易经》《大学》《中庸》等,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阅读与生活、工作的结合,也让他发掘出经典作品中蕴藏的多重价值。谈及当下的阅读,李开振认为,“若想用阅读润心铸魂,纸质阅读永远是正确、科学、本质的打开方式。”
阅读养气,笔下有神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介绍自己的语文学习体验时,李开振谈道,若说语文学习有什么技巧或捷径的话,那就是“听说读写”,若再简化一些,那就是阅读和写作。
从小学起,李开振就养成了写日记、诗歌的习惯,这也是他创作的原点。“每次看到老师拿着自己的作文念给同学们听,心里就特别自豪。”中学时,他加入了一个同学们自发组织的诗歌协会,发表了处女作《大海》。“我负责班级的板报小组,搜集或撰写各类励志文章,再以艺术化方式呈现在校园的宣传栏上。”每办一期,李开振像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高中时,李开振养成了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达到了多重效果。大学时,兴趣所致,他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他常常泡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地阅读,呕心沥血地写作。毕业时,他已有厚厚的一本诗集,这便是他后来应聘时的“见面礼”。
毕业后,亦是兴趣所致,李开振到中学生学习报社工作,随后加入河南省作协,接触到出版、教育、文艺等领域的许多名家,周围人的优秀品质激励着他一边阅读,一边写作。婚后,儿子出生,当时博客流行,他每天为儿子写成长记录,后来出版了散文集《博客里的幸福守望》。2023年,他精选自己的散文,出版《河流的秘密》。同年,他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点滴感悟进行梳理,并出版《中华经典导读》一书。
阅读铸魂,心中有责
自2003年到报社后与传媒、出版结缘,李开振一直在岗位默默耕耘。作为一家有着40多年辉煌历史的教辅报刊,《中学生学习报》与时俱进地策划具有时代感的主题,精益求精地刊发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内容。李开振自豪地说,中学生学习报社一直在做着两件大事:一是站在教育的前台做教书育人的大事,二是站在教育的后台做知识传递、文化传播和文明传承的大事。
2020年末,接任报社负责人的职务后,李开振感到压力特别大。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直在为更好地推进全民阅读孜孜以求。报社紧跟时代,不断研发阅读新品,不断开辟新栏目;承办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河南赛区),举办“新芽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两个大赛旨在以写作为桥梁,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阅读。此外,报社还连续多年举办“书香河南 全民阅读”活动,出版了融媒阅读专刊,线上线下同步推送,起到了良好效果。
阅读像一盏明灯,又像永恒的火。“灯光在前,永不孤独;活火不熄,薪火相传。”李开振表示,我们每个人要主动高举阅读的火把,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时尚。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