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为何成“新宠”
原标题:旧书为何成“新宠”
近日,一份北京“旧书新知”年度报告引人关注。全市除434家实体书店增设了“旧书新知”专区,还有194家实体书店提供旧书回收服务。中国书店线下展销旧书12.6万种,年营收额5500万元;孔夫子旧书网古旧书年交易3000万册,交易额12亿元。以“旧书新知”为主题的交易交流活动多点开花,相关理念正持久影响着无数读者。
在新书层出不穷的今天,淘选旧书到底有什么乐趣?书友眼中,这是伴随着持续的阅读,爱书人或多或少都会好奇并踏足的领域。其间可能蕴藏着捡漏的惊喜、“开盲盒”般的新鲜、会心一笑的默契,感知到与世界更多层次的碰撞和联结。
钟鼓楼旧书新知市集
▌结缘
2块钱换来“情绪价值”
揣上几个塑料袋,再带包酒精湿巾,是女孩周末骞淘书的简单装备。只要休息日无事,她就会去旧书市场逛上半天。这位北京姑娘笑言,自己内心住着位“快乐又懒洋洋的老大爷”。
打小儿,周末骞常陪姥爷在水锥子鸟市练摊儿,帮他伺候过各种各样的鸟,各种各样的虫,对集市和旧物,有着天然的亲近。高中期间,她担任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书架间的纸墨气息,浸润了整个青春记忆。
大学毕业后,周末骞从事理工类技术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则醉心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爱好,例如涂鸦、恐龙、盘串……偶然一次闲逛,在旧书摊邂逅了一本苏联小说《洛利塔号之谜》。
藏蓝色背景下,一艘帆船驶向金黄圆月——周末骞从未听说过这本书,却被如电影质感般的封面吸引。“拿到手里觉得品相特别好,一问价,2块!更震惊了,情绪价值太足了。”回家细读,内容也相当不错,自这本书起,她便开始了淘书历程。
对90后女孩“看书的大橘”来说,最初的旧书印象得追溯到小学。“那会儿有位亲戚开店,旁边是个旧书摊。每次过去都特别开心,大人们聊天,我沉迷于旧书,附近有卖玩具的都吸引不了我。”
真正开始淘选旧书,则是在一年半前,大橘偶然路过中国书店的中关村创业大厦店,本想随意逛逛,结果发现一整层都是回收的旧书。“看到这些书,我眼睛都亮了!”她一口气淘了20多本,少时流连书摊的喜悦重被唤醒。
令书友“入坑”的《洛利塔号之谜》(受访者 供图)
▌魅力
“不确定”的未知与期待
若问旧书的吸引力,对不少“实用党”书友而言,摆在首位的肯定是,便宜!
“像我不玩版本,不为收藏增值,买书就是要看的,不太考虑它本身的价值。”周末骞称,自己选书最注重题材,喜欢古生物类、邮票戳票、中外古典文学等内容。“以10元以下为主,买最多的就是2元一本的。”
除了价格划算,淘选旧书还有另一种迷人乐趣——无法预知的期待。周末骞住在潘家园附近,最常去的是位于旧货市场南侧的老书市。她告诉记者,跟常规书店不太一样的是,旧书摊的书籍更换、流动频率很高,可以常逛常新。“有时能明显感觉到,哪个摊最近从谁家收了一批老书,甚至原主人的读书品位跟我合不合……每次来都不知道能遇到什么书,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哪怕没有收获也没关系。”
在大橘看来,伴随阅读的持续,爱书人可能都免不了因为各种机缘,将目光或多或少投向旧书。以她的习惯,在读自己喜欢作者的书时,常会被作者提到的其他作品“种草”。例如,之前看英国作家戴安娜·阿西尔《暮色将尽》时,书中提及《简·爱》的前篇《藻海无边》,她很想读,发现已经绝版了。
今年,大橘在地坛书市的“旧书新知”专区,偶然看到了1995年上海译文版的《藻海无边》,价格只有10元。“当时就抱在怀里了!”她幸福地笑,“就像我和阿西尔奶奶,通过一本书有了某种联结一样。”
由于喜欢淘选旧书,外出旅行时,大橘也会有计划将旧书店列入打卡点位。令她觉得最有特色的是成都的“淘宝书屋”,门脸处在夹缝之中,旁边还有卖饮料和兔头的简餐店,而书店和简餐店是同一家人开办的。“书和兔头的组合我觉得太神奇了,让阅读也充满烟火气,跟吃喝一样是生活的必需。”
左侧书籍上,原主人加印的藏书章与封面融为一体(受访者供图)
▌惊喜
透过痕迹的“惺惺相惜”
“不小心买到了端木蕻良的藏书”,周末骞拿出一本她2元购入的《钟馗传》,背后有几行毛笔字迹。因签名和采购日期在旧书上很常见,起先她并未在意,待细细辨认,才意识到这签名可不就是著名作家端木蕻良!
她将这一发现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引来不少书友纷纷晒起自己购入旧书上,米兰昆德拉、骆宾基、舒婷……形形色色的签名。除了内容本身,旧书所承载的类似“痕迹”常为书友们津津乐道,成为阅读之外的“附加惊喜”。
最令周末骞惊艳的,是一本《折狱龟鉴选》。古色古香的封面,在地摊上吸引了她的目光,翻开后发现是中国古代的法医书,便收入囊中。过了一段时间,又看到一本《棠阴比事选》,主要为办案故事,跟之前那本是一个系列。
两本放在一起,周末骞才发现,封面上都印刷着同样的长条印章。然而在《折狱龟鉴选》的印章旁,还有一枚小方章,另一本书却没有。“我当时就震惊了,觉得这书的主人太会玩了,将自己的藏书章跟封面融为一体,我都没看出来!”这种审美和对细节的关注令她颇觉“惺惺相惜”,也给了她灵感。“我也刻了藏书章,没准若干年后,我盖的章也会被别人品评一番。”
“我会根据书的痕迹,猜测它与旧主人的故事,猜测旧主人为何把它卖掉……”对于旧书淘选,有书友发出类似感慨,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
大橘也常会对着旧书留下的线索“开脑洞”,读着扉页的寄语,想象它当初被赠送的场景。有时翻到卡通卡片,会想“哦,这可能是位小朋友的书”。书页中,旧主人可能会标注自己阅读时的心境,如果自己也有同感,简直想与对方“隔空击掌”了。“想到小小一本书,其实联结了很多此生可能不会相见的陌生人,就觉得好奇妙。”
▌理念
没有读过就都是“新”的
在豆瓣上拥有众多粉丝的周末骞,也经常看到书友类似感慨,不过她笑言自己是“纯理工思维”,不太会为此伤春悲秋,或感慨世事无常。常逛旧物的她,比较了解旧书主要来源,一即图书馆清仓换新,二即老人离世、出国等,需要腾房子,会找书商将藏书一次性收走,她本人就曾有过3次到亲友、书友的老人家中收书的经历。“归根结底,我是喜欢新鲜劲儿,畅销书看多了,回头看原来的旧书,印刷装帧等元素有很多不同,会觉得这些都是新鲜的。”
对大橘来说,书籍本身只是载体,无论新书旧书,只要没有读过,就都是“新”的。“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市场偏好,你不知道是因为版权问题,还是网络冲击,一些很好的书就不再出版了。如果不淘旧书,可能就不会发现这些书。”她曾买过一本挪威作家汉娜·奥斯塔维克的小说《爱》,看着很薄不起眼,读完后泪流满面。“非常庆幸,自己将视线投向旧书,才没有错过它。”
从大橘观察来看,身边淘选旧书的人似乎在渐渐增多。“除了中老年人,还能看到很多年轻人,还有家长带着孩子的。”
最近,她参加了海淀区的换书大集,回想起来仍十分兴奋,按活动要求,她挑选了9本确认不会再看的书,兑换了书券,开集一大早便直奔活动场地。“发现好书是真的多,参与的人也很多。”众多书籍中,她一眼瞄到此前“种草”的《雪山大地》,赶紧抓在手里。“本来打算趁双十一活动在网上买,没想到居然能换到!活动设计得特别好,让闲置书籍流动起来,一本换一本,不必考虑价格。”
对于“旧书新知”,大橘欣赏并认可其传达的一系列理念,也提出自己的期待。“像中国书店在孔网上都有网店,但多是一些古旧书籍拍卖,或者是绝版价格比较高的。能否将一些平价的二手书也上架,读者不用到店就能买到。另外书店、集市等,可以增设紫外线消毒机,买旧书的人可以消除一些卫生方面的顾虑。”记者魏婧
文 实习记者 金瑶 摄
- 2024-11-20《岭南医道》:叩问先贤来时径,寻根岭南医道魂
- 2024-11-20把诗歌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间
- 2024-11-20运河文化与明清小说创作
- 2024-11-20把诗歌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