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双翅膀
原标题:给我一双翅膀
鲁西南黄河滩的三月,春意渐浓。春风悄悄吹化了黄河两岸残留的冰雪,吹出了柳树枝头一簇簇鹅黄色的嫩芽儿,吹醒了寒冬里冻得硬邦邦的泥土。苏醒过来的大地踩上去软绵绵的,像地毯,更像庄稼人蒸馒头的发酵面团。
——摘自《大河的歌谣》
一只误食了偷猎者撒在田野上的毒玉米粒的灰鹤,不幸丧失了生命。黄河滩上的少年们因为没能救活灰鹤,心里怀着深深的愧疚,把灰鹤埋在一株槐树桩下,期待着来年春天,灰鹤的生命能化作老树桩上萌发的新叶,重新看到新的春光。少年们还找来一块石头,在上面刻了“给我一双翅膀”六个字,作为灰鹤的墓志。他们想象着:“这一定是灰鹤的希望,是灰鹤的梦想。它梦想着人类给它一双能自由翱翔的翅膀。”
这是大秀在长篇儿童小说《大河的歌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里写到的令人感动的情节之一。灰鹤的离去,让已经加入“护鸟天使”行动小组的大河少年们更加坚定了爱鸟护飞的决心。白藕、马槐、黑铜、赵来生等小伙伴们纷纷行动起来,在老师和候鸟保护站的指导下,担当起了黄河滩上“护鸟天使”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不仅要把田里的毒玉米粒捡起来,以免更多觅食的鸟儿中毒,还要经常在河滩上、田野上仔细巡护,寻找和拆除偷猎者布下的罗网、捕猎夹、陷阱,及时救助被困和受伤的飞鸟。
“鲁西南黄河滩的三月,春意渐浓。”作者选取了自己从小就熟悉的天宽地阔、水草丰茂的鲁西南黄河滩的自然环境,作为小说故事展开的场景,用富有诗意的笔触,再现了记忆里的一幅幅难忘的画卷与童年的想象。
少年白藕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少年白藕对自己的家乡黄河滩的认识,对河滩以外的世界的观望与想象,想必都是出自作者少年时代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河的北岸,几位牧羊人赶着羊群沿着远处的堤坝走过,天空中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皮鞭声,一定是又有顽皮的小羊羔因为贪吃掉了队。”这样的描写,都是从少年的视角、贴着少年的心理活动与想象来完成的,富有较强的代入感,极其自然地就把读者带进了黄河滩上的故事场景之中。
少年白藕很想找到和看到爷爷所说的那些稀见的大鸟,比如,远远看去像一团耀眼的火焰一样的火红色的大鸟。白藕和小伙伴们生活的小村名叫麻雀台,他们从小就认识了各种留鸟和候鸟,而且从小就懂得,麻雀、喜鹊、野鸭、布谷鸟、燕子等留鸟,都是黄河滩的“主人”;那些成群结队的候鸟,是黄河滩的“客人”,它们辗转千里,然后放心地栖息在宽阔的河滩上,带来喧闹的、蓬勃的生命之歌。
毫无疑问,《大河的歌谣》是一部主题鲜明的生态题材小说。一条大河,一群孩子,加上千万只飞鸟的长空欢鸣,在天地间谱写着一曲嘹亮而和谐的大自然奏鸣曲。正如作者写在这本书的扉页上的那两行文字:“候鸟掠过河岸,天空鸟鸣悠扬,那是它们唱给大地的歌谣。”
然而,围绕着寻鸟、爱鸟和护鸟的故事,小说里另有一条线索,就是对人性中的一些弱点、陋习,以及与今天的生态文明格格不入的落后意识的展现与批判。小说里对人性中的丑与美、陋与善的展现,对年轻的清河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羞愧难当、将功补过的描写,还有少年们从爷爷的善良、爸爸的大度、清河的改过自新中,不断获得成长的智慧、勇气和对人性、生活的信心,使得小说在完成了明亮的生态主题,谱写了一曲嘹亮而和谐的大自然奏鸣曲的同时,也奏响了一曲响彻大河两岸的少年成长的赞歌。
作为一部以黄河滩湿地为背景的生态题材的儿童小说,作者在叙述故事的间隙,还向读者传递了许多有关留鸟、候鸟,尤其是一些珍稀鸟类的生活习性的细节,以及黄河湿地的四季面貌、如何保护越冬的飞鸟等科普知识。这些鲜活的知识性细节,与小说故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整个小说变得更加丰盈和厚实。
- 2024-11-24文学之外的司马相如
- 2024-11-24形成自我鲜明文学印记
- 2024-11-20梁晓声《孤独的清醒者》:理性而清醒地洞察人世间
- 2024-11-20张勇《沉睡的蝴蝶》:比翼双飞一对“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