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出来的文脉选题 再现一代文人情怀
原标题:获省委书记推荐的《先生向北》策划出版过程——
聊出来的文脉选题 再现一代文人情怀
在《先生向北》新书发布会上,长春出版社向吉林大学档案馆和读者代表赠书。 长春出版社 供图
“问了好多家书店,《先生向北》这本书都没有货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能买到?”连日来,长春出版社不断接到读者打来的电话,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先生向北》这本书,他们得到的明确答复是,正在加班加点加印,很快就能够买到。
今年11月15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上荐书《先生向北》后,一时间“洛阳纸贵”。《先生向北》一书追忆了先生们当年凭借一股学术领域的“拓荒精神”,满载人文情怀,隆起东北文脉。
关于这个选题策划和写作背后的故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长春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主任、《先生向北》责任编辑孙振波。
得知线索连夜联系作者签约
“说到《先生向北》这本书,不得不提我们2017年策划的《金毓黻文集》,这也是后来出版《先生向北》的一个背景。”孙振波如此说。
他向记者介绍,六七年前,编辑室在出版社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将发掘、整理、宣传区域历史文化作为一个选题的发展方向。近现代历史学家金毓黻先生在长春工作过一段时间。可以说,金先生是近代以来在东北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可以称得上大师的先生,其500余万字的《静晤室日记》被称为“民国四大日记”之一。《金毓黻文集》出版后,长春出版社专门在2017年7月19日组织召开了“纪念金毓黻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先生向北》的作者鲍盛华在当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金毓黻后来被他写入到了《先生向北》当中。
在此前后,长春出版社还策划了一套反映长春历史文化的丛书——“长春记忆”历史文化丛书。“基于这两套书和我们的选题方向,我们对涉及区域历史文化的选题就格外敏感。”孙振波告诉记者,2018年初,《金毓黻文集》编委会成员在一起聊天,聊到在吉林或者东北还有没有像金毓黻这样的学者值得我们去发掘。《金毓黻文集》主编、时任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的姜维公说,鲍盛华最近写了《先生向北》,里面写了一些来吉林的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思想家的事迹,正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写得很好。
“这让我眼前一亮。等我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但担心第二天把这件事给忘了,于是我就赶紧给鲍老师发信息,将想约《先生向北》这部书稿的事同他说了一下。”孙振波回忆,第二天,时任长春出版社副社长的李春芳也给鲍盛华打电话,谈了约稿一事。经过不到一个星期的沟通,长春出版社就和鲍盛华签订了出版合同。
在一碗汤面中解决书稿问题
“说到这本书让我兴奋的地方,我想是它让我改变了对东北原先的刻板印象。此前,很多人会认为东北是蛮荒之地,无文化可言,更与先生沾不上边。”孙振波介绍,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东北文化的话,就会对这些刻板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在东北,有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制造厂、新中国最早的电影厂,以及我党亲手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等。新中国的工业、文化、高等教育,很多都在这里起步,它们见证着现代东北文化的奠基、发展和壮大。孙振波说,《先生向北》里描绘的知识分子群体,让我们在追慕这些先生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们那种积极投身于时代的伟大精神。
“我此前便与鲍盛华老师熟识,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儒雅的君子,博学而谦逊,温文尔雅,就和书中的先生一样,没有一点架子。”孙振波对记者说,他在和鲍盛华组稿过程中,沟通起来也非常顺畅。他提出的修改意见,鲍盛华确认后基本上都能接受。给孙振波印象比较深的是,由于他们两家住得比较近,讨论书稿问题一般都是在下班之后,他们常常约定在一家快餐店里,就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把书稿里遇到的问题给解决了。
孙振波介绍,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将战略重点转移至华北和东北,为了配合这一重大决策,原来在延安及其周边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纷纷北上东北。《先生向北》这本书并不以时间顺序铺陈而叙,而是以1961年张伯驹、潘素夫妇二人北上吉林作为全书的引子,并以二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作为线索,逐步勾连出身边一位又一位先生。作者在搭建该书的框架中,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编?孙振波说:“我觉得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也是《先生向北》构思巧妙之处,这样会使得对人物的叙事立体丰满,不落俗套。”
以满怀敬佩的文字徐徐展开
“我更为印象深刻的是,《先生向北》这本书通过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东北知识分子群体的考察和追忆,将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同新中国成立之后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历程交织在一起。”孙振波向记者介绍,鲍盛华不仅书写了张伯驹、潘素、宋振庭、吕振羽、于省吾、公木、匡亚明、唐敖庆、罗继祖、金景芳、高清海等一代文化名流在东北大地上留下的潇洒人生,让作为责任编辑的他看到了传统文人身上的那种风流雅致,更写下了这一知识分子群体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殚精竭虑,为东北乃至新中国的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创建与文脉的传承等所付出的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如果说东北文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隆起离不开先生们在各自领域的拓荒与建设的话,那么先生的名录里决然少不了诸如宋振庭、匡亚明、佟冬等伯乐式的领导与管理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先生的另一种含义。正是因为有了佟冬这样披荆斩棘、求贤若渴、不求私利的院长(所长),才有了大师级学者北上讲学,才有了东北文史研究所科班培养的各方英杰。这样的先生是伯乐,是引路人,是人梯!同时,先生们也为东北这片沃土的文脉再次隆起,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孙振波对记者说,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他想对于新时代的吉林人来讲,我们也应该沿着先生的足迹,发扬他们的精神,加大发掘、利用吉林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把吉林的历史文化整理好、宣传好,吸引更多的人来吉林,赓续文脉,再现当年盛况。
- 2024-11-25将散落的石窟遗存联结起来
- 2024-11-25《朝花夕拾》出漫画版,鲁迅也青春
- 2024-11-20新书发布 | 《风从敦煌来》
- 2024-11-08《大家小书》:“大家”写给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