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综合图书

钱学森的骨气、豪气、底气和心气

2024-12-02 10:5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钱学森的骨气、豪气、底气和心气

  ——写在《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出版之际

  本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是我们第二代、第三代航天人,向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第一代航天人、航天科技工作者送上的一份敬意。钱学森给了我们太多太好太长久的记忆,这些记忆随同我们对钱老的情感,流淌于笔端,成为本书。

  本书向前讲到钱学森赴美求学,特别是在美国期间从事航空航天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向后延至他到国防科委、国防科工委,对后续导弹、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任务作出的重要贡献。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钱学森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岁月。我们力图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再现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不朽贡献。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钱学森的心胸、气魄、学识和人格,在他的身上洋溢着不同凡响的“四气”。

  一个中国人的骨气

  他放出了一句话——“外国人能搞,难道中国人就不能搞”

  他回国的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落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残酷的现代战争形态逼的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思考:在基本处于洋钉、洋火、洋布、洋车的年月,一个连卡车还没有造出来(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6年7月13日下线)的落后中国,能不能搞出高科技武器导弹?钱学森那句“外国人能搞,难道中国人就不能搞”的话,给共和国的领袖们吃了定心丸。1956年2月17日,他向周恩来总理呈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从发展计划到具体措施,从组织领导到执行机构,从预先研究到研制生产,从专业配套到队伍构建,具有很强的顶层设计指导性和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对国家决策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仅仅8个月后,中央就采纳了钱学森的建议,1956年10月8日组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第五研究院,并且委任钱学森担任院长。

  自此,45岁的钱学森扶助着0岁的中国航天,走上了一条披荆斩棘、艰苦卓绝的自力更生之路。他亲手开办导弹扫盲班,用自己写作的《导弹概论》为航天人启蒙,几度领衔制定未来发展的蓝图,坚持自主设计主宰自己的命运,在有限的外援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

  一个科学家的豪气

  他颠覆了两个词——“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的导弹研制扶着老大哥的肩膀起步了。但是好景不长,两国两党关系发生了变化。1960年9月苏联撤走了全部来华的专家,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也留下了两个词: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你们想搞出导弹,那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但是钱学森不信邪,他带领大家破除迷信,自力更生。

  苏联提供的图纸资料短缺很多,科技人员就比着葫芦画瓢自己配套;仿制用的很多原材料缺料,钱学森亲自上阵向全国各地求援;缺少生产设备和试验设施,科技人员和工人师傅土法上马,改装原有旧设备;工厂技术、管理力量薄弱,钱学森组织科技人员下工厂与工人师傅一起制定工艺,改进设计,提高质量。当年苏联专家曾经告诫,研制导弹一定要按照苏联的图纸、方案来做。比如,做导弹的一个发动机垫片,必须要用3岁公牛屁股上没挨过鞭打的牛皮来做。而你们中国的牛屁股上都挨过鞭子,所以你们的牛屁股不合格。苏联专家还说,你们做的酒精推进剂,杂质太多不能用,必须要进口苏联的。钱学森说,我们不能被人家“卡脖子”,只要符合标准,我们用中国的材料照样可以干。最终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协作下攻克了难关,仅弹体结构一项的国产材料代用率就达40%以上;在376种辅助材料中,有80%以上是用代料方法解决的,自主生产的占到2/3。

  就在苏联专家撤走的第83天,1960年11月5日,航天科技工作者用苏联的图纸,用中国的原材料仿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导弹发射成功!

  从此,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人,在仿制的基础上走上了独立自主研制导弹的道路。

  一个大学者的底气

  他创造了一项奇迹——中国飞天的速度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人的能力,他们认为中国的原子弹“只是一个粗糙拙劣的装置”,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以十拿九稳的口气预言:“中国5年内不会有原子弹运载工具,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子弹也无从发挥作用。”有的媒体应声嘲笑中国:“有弹没枪,一通瞎忙。”

  然而,他们很快就失望了。他们绝没想到,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的3个月,钱学森已经秘密地引领中国航天人员干出了东风二号甲导弹,为解决原子弹的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发射成功,这就是著名的两弹结合试验。从原子弹爆炸到核导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中国只用了2年。从此中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这一年,我国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

  1970年4月24日,在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长征一号火箭,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高挂太空,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0年的苍穹只有一颗中国星,如今已有600多颗各类卫星、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器遨游太空;1970年我国只有一种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仅为0.3吨。如今在役火箭15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高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覆盖近地、太阳同步、地球同步、月球转移、火星转移轨道。这种发展速度,世界上绝无仅有。

  一个纯净人的心气

  他有三个不在意——当官、捞名、发财

  钱老一生,一不在意当官。1956年他被任命为国防部五院院长,为了专心搞技术,1960年他主动要求降为副院长。此后,钱学森先后担任了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直到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但以“副”职居多。1991年中国科协换届,无论谁劝他坚决不连任主席,执意让年轻人接班。他对“官位”一点儿也不在意。他常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二不在意荣誉。1989年,国际科学技术协会授予钱学森“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并在美国颁发现代理工界最高荣誉奖“小罗克韦尔奖”,当时全世界只有16位现代科学家获此殊荣,钱学森是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但是钱学森拒绝赴美国领奖。他说:“我觉得美国人给我发奖没什么。评价一个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最有权威的不是一个什么美国的评审委员会,而是中国人民。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人民办了点事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三不在意钱财。他多次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1957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中文版获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科学奖一等奖,奖金1万元,他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3年国家困难,中央号召干部减薪,他主动要求减薪;同年他的《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出版,获得稿费3000多元,他交了党费。1978年,他父亲钱均夫生前所在单位给老人家落实政策,补发3年工资3000多元,钱学森推辞不掉又交了党费。1982年,钱学森等著《论系统工程》一书出版,他把稿费捐给了系统工程研究小组。1995年,钱学森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1994年度优秀奖100万港元,他转交给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会,支援我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2001年,钱学森获得“霍英东杰出奖”奖金100万港元,他又捐掉。

  钱学森没有给后代留下多少物质财富,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不可估量的遗产: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钱学森留下的精神遗产;茫茫太空中国的高度,是钱学森留下的科学遗产;立足高远的科学理论,是钱学森留下的思想遗产。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如果读者还想再进一步地了解钱学森的世界,就请阅读这本书吧。

  (作者系本书课题组组长、本书主要作者之一、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