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综合图书

用红色文物传史育人

2024-12-16 10:1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用红色文物传史育人

  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赤子之心,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邓小平一生留有许多文物,位于邓小平家乡四川省广安市的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就珍藏了170件,此外还珍藏有200多件档案文献资料和400多幅图片。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见证了邓小平一生伟大辉煌的历程,记录了他崇高的品德风范,是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由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邓小平故里管理局编著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文物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书中从邓小平留下的诸多文物中,选取了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极具代表性的文物50件,包括来往信札、电文手稿、电报批示、办公用品、出行工具、生活用品等,勾勒出邓小平伟大辉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以物叙史,让历史说话,是这部书的亮点。书中把邓小平留下的文物作为叙史的切入点,将人物故事放在特定情景中呈现,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多方面、多层次刻画了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思想品格,同时又细腻地表现了他的生活志趣。例如,一根距今已保存近百年的藤制马鞭,铭刻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的历史印记;一双黑色皮鞋,跟随着邓小平“过千山”“涉万水”,见证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最忙碌的十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手稿,记述着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端;一个普通的粉色饼干盒,是邓小平办公室中为数不多的日用品,诉说着他对孙辈们的满满爱意。这一件件珍贵文物就是一扇扇走近邓小平精神世界的窗口,一个个动人故事就是一幅幅再现邓小平工作生活场景的历史画卷。书中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契合读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的需求,做到“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理可明”,充分激活了革命文物传史育人、铸魂育人的功能。

  如何将红色文化故事变为生动的素材,让历史叙事还原真实的场景,是该书编写中独具匠心的设计。书中一些故事的开篇有二维码,扫码便可收看来自邓小平故里管理局讲解员的现场讲解。这种生动可感的解读方式,不仅有效拓展了故事内容,而且还带有当代青年爱看、愿听、易懂的“时代味”。深入挖掘的文物故事,图文并茂的细节设计,细腻厚重的情感表达,新颖有趣的媒体运用,丰富了整本书的内容构成,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一种新视野、新思路、新形态,让读者得以在历史的钩沉中感受伟人力量、接受精神洗礼、得到人生滋养。

  《邓小平文物故事》的作者团队对如何写好这部讲述伟人生平的书稿有着独特的思考。他们坚持理论研究和资政育人相结合的写作原则,不仅用丰富的创作手法写出了伟人事迹的温度,而且用扎实的学术功底写出了历史研究的深度。在讲述主人公光辉业绩的同时,还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对历史上的关键节点、重大事件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剖析,呈现了不少独到的学术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