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综合图书

“一定要做出人人可读的经典长销书”

2025-01-10 10:4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出版半年重印两次,编辑团队说——“一定要做出人人可读的经典长销书”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广西人民出版社《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半年内即重印两次。近日,该书责任编辑许晓琰、李雨阳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了该书作为“家风系列”之一的问世过程。

  “家风系列”探索空间广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教家风建设,广西人民出版社着眼于此,以探寻中华优秀家风的理论源流为主旨,在2015年推出了“家风系列”第一个品种《家风十章》;2021年,着眼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传承,又推出了《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这两个品种均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面世后一再重印,取得了良好“双效”。

  在总结“家风系列”前两本策划、编辑经验的基础上,编辑团队意识到,“家风系列”仍旧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因此,编辑团队将家风和中华文明的历史结合起来,便成了“家风系列”新一本图书的切入点。

  “有了前书的成功经验和作者基础,《治家》的策划从容得多、快速得多、坚定得多。”许晓琰和李雨阳告诉记者,《治家》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无疑是对编辑团队的巨大鼓励,也证实广西人民出版社对主题出版实现“双效”丰收的探索是可取的、有益的。

  锚定“精品通俗读物”方向

  在许晓琰、李雨阳看来,主题出版需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这似乎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实际上其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人民身上。因此,编辑团队始终锚定“精品通俗读物”方向,并清醒地认识到,主题出版并不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是要以做精品、做重点图书的态度和准则,来制作大众读者读得懂、读得进、读得有意思的图书。

  作者是一本书能否成为好书、成为精品的关键因素。在确立选题方向之后,综合学术质量、通俗可读、关切现实等考量,编辑团队开始建立由权威专家领衔的作者团队,《治家》邀请著名学者、《家风十章》主编李存山继续担任该书主编,力求创作的内容既有专业把握,又能够不晦涩地回应时代关切的问题。

  在《治家》初稿创作过程中,部分章节返修了10余次,由于写作团队中不同的青年学者有不同的叙述习惯,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行文风格,这些都需要编辑敏锐地发现并精准指出,甚至为作者提供解决方案,以使各章节达到高质量的平衡。

  在编辑加工环节,因书稿内容涉及大量历史知识,几乎每一页都有引用的古典文献,在版本众多或者存在学术争议的情况下,核对史实和文献就成了一项工程量巨大的工作。为了给《治家》补充合适的材料,许晓琰和李雨阳隔三岔五就从图书馆背回一袋袋相关图书,她们注册的线上数据库账号经常达到检索上限,不得不借用别人的账号继续查找资料。

  《治家》的校对纸稿甚至占满了书柜的一个隔层,被编辑们笑称“《治家》专柜”。许晓琰和李雨阳说,这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因为编辑团队始终坚守精品意识,以及“一定要做出人人可读的经典长销书”的信念。

  探索主题出版市场化道路

  以“精品通俗读物”为定位,“家风系列”在注重内容打磨的同时,利用成本控制和市场宣传,探索出主题出版的市场化道路。

  不做高成本的工艺,不定让人望而却步的价格,“家风系列”的装帧设计始终以端庄典雅、体现主题特色为准则。比如《治家》找到了诸葛亮《诫子书》的影印版作为底图,封面设计的基调朴素而雅致,内文用纸也采用阅读舒适度高的80克米色纸张。编辑团队坚信,定价友好、外观读者接受度高,就能让图书在进入市场乃至农家书屋、全民阅读书目等惠民项目时具备更多优势。

  《治家》于2024年5月出版,在新媒体渠道影响力爆发式增长的当下,《治家》的宣传不仅有传统的图书宣推方式,也有拍摄宣传短片、录制荐书短视频等动作。2024年8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党建好书2024年8月书单、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新书书单……《治家》“滚雪球”式地入选多个推荐榜单,销量不断攀升,利用不断提升的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同步丰收。

  “主题出版是一项需要长期谋划、系统运作的工作,已经走过11个年头的‘家风系列’品种虽然不多,但我们做到了每一本都成为‘双效’突出的经典长销书。”许晓琰和李雨阳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充“家风系列”队伍,开展更加多样化的探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