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综合图书

浓墨重彩书写时代华章 字里行间勾勒烟火人间

2025-01-10 10:5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浓墨重彩书写时代华章 字里行间勾勒烟火人间

  年度荣誉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社: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共14章、85条,6.8万字。全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纲要》论述深刻、结构严谨,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 ——新华社

  《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

  作者:本书编写组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该书遴选了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文章中引用的99则诗词名句,并辅以“延伸阅读”和“诗词释义”,阐释诗词的背景义理和现实意义,是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后摘编总书记引用诗词并做深入阐释的著作。

  ——新华网

  人文社科(7种)

  《为什么是邓小平》

  作者:陈晋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吉林人民出版社

  该书着重回答邓小平为什么能带领党和人民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时代。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写邓小平的书很多,新的发掘和解读,新的角度和表达,能够让邓小平和他的时代,一道变得更加鲜活。这大概是作者写作这本书追求的目标。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读到这本书。相信人们读了这本书,一定会发自内心地再说一声:“小平,您好!”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罗平汉

  《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作者: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按照文明成长历程,以思想文化、精神文明为主线,突出“文明地标”,凸显时代特色、世界意义,以彰显中国特色文明定义为起点,全景式、长时段地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图景和演进路径,进而揭示中华文明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阐明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精神谱系、现代元素和突出成就,在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历史画卷中,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品格和世界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怎么来、怎么看、怎么干、怎么行等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理论发展、实践发展,以宽广的全球视野与历史纵深,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总体轮廓和光明前景。全书既有学理性的阐释,又有大众化的表达,将中国式现代化立体地、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有力尝试。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孙代尧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

  作者:中国民族博物馆编著郑茜主编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以“物”为载体,生动阐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等重要命题。该书以“物”“史”互证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独特角度,对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有效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都具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

  《中国文化之美》

  作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中国文化之美》采取了一个独特构架,即聚焦中国美学具有的三大特点。第一,美在品格;第二,美在艺境;第三,美在生活。美不只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高不可攀的对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过程,美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结构是简明而又完整的,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之美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相信这本书可以成为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带领读者顺利抵达中国文化之美的彼岸。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中国考古百问》

  作者:刘文锁主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中国考古百问》覆盖面广、体系完备,紧跟考古最新发现与研究,叙述深入而生动、图文并茂,是一本理想的考古学入门读物。虽然该书主要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对考古学和古代生活好奇的人们”,但是这样一部全面而生动的著作对于专业从业者而言,也并非可有可无。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中国考古学的知识体系异常庞大。任何一个专业考古学者也不能掌握如此广博的考古学材料和成果。因而,专业考古学者读《中国考古百问》,亦能起到查漏补缺、增长见识的作用。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伟驹

  《古代诗歌中的北京》

  作者:马东瑶主编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我们无法设想,如果没有北京文化支撑的唐朝边塞诗会缺损多少。约略地说,古老的北京地区承载着大唐边塞诗三分之一的地理空间。

  《古代诗歌中的北京》启发我们更多地思考很多名家名篇与地域文化之间的深刻关联。古代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明珠,无疑是北京文化内涵挖掘的一块大宝藏。

  ——文津出版社总编辑高立志

  文学艺术(9种)

  《在旷野里》

  作者:柳青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在旷野里》创作于1953年,深入研究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它在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上的开拓性。

  写《在旷野里》时的柳青37岁。从作品可以看出,青年柳青对新中国就像他在小说开头写的那列火车上的乘客一样,无比热爱、满怀信心并充满期待。同时他具有青年的热情、敏锐和勤思,显示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锐气。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邢小利

  《草木志》

  作者:老藤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其实《草木志》更是“人物志”,小说由物及人,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为乡土文学的人物形象长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草木志》中的人物没有简单的二元对立,他们有着各自的生存智慧、生活轨迹和生命逻辑。作者注重人物性格特点的描摹和内心纹理的刻画,有效地避免了人物概念化和类型化,不管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各具风采、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卫平

  《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

  作者:阎晶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近读阎晶明先生的《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竟有茅塞顿开之感。这乃因为晶明先生在此著中,提出了两种新的看法——一是开宗明义,总结性地归纳出了鲁迅与早期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神交”关系;二是别开生面地指出,鲁迅非是一位“纯文学作家”。

  此两点是以往鲁迅研究的书中极少见的。不论对于当下的还是以后的鲁迅研究,该书的启示性分明。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

  《空城纪》

  作者:邱华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一座座废墟还原成宫殿城池,一个个历史人物从史书中、从壁画雕塑中走出,传递出汉唐盛世中那元气充沛的初始强音。而今日之后来者在先祖们那悠远而丰满、阳光而威武的言行中触摸到了自己文化的根脉。一部《空城纪》,城虽“空”,“纪”则实:时间上贯通古今,空间上汇聚八方,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

  《中亚往事》

  作者:高建群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中亚往事》将高建群多年以来对中亚历史、文化、民族知识以及从军的经历融入其中,由新疆额尔齐斯河北湾的一座白房子连接起北疆与世界,勾连起历史与现实,内涵意义相当丰沛。小故事蕴含大历史,小人物葆有大情怀,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

  《听漏》

  作者:刘醒龙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听漏》是考古题材中不可多得的好看且耐读的长篇小说力作。听漏者不是场面上的主人公,但这个极少出场又绝技在身的人物,探听与表达有着巨大反差,甚而构成了作品结构的张力,在一个弹性空间里,历史和现实往来穿梭。作品环扣相衔、情节丰饶、舒展自如地揉进了养分丰沛的专业知识,既巧且妙地将各种疑案拿捏得隐显适当。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云落》

  作者:张楚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云落》将庞大的人物事件以及对历史的勾画放在一个特殊的县城里面——一个足以承载中国社会全息式图景的地域。作者用了很多方法,使这个县城能够拓展它的容量,容纳更多他想要容纳的事物,呈现他要表达的内容。这部小说是张楚对中国社会的概括,作品中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从这些不同人物的身上能感受到张楚的时代感、现实感,以及他对当今社会很多重要的思考。

  ——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

  《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

  作者:聂震宁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这是一部充满作家职业情怀、具有出版家专业视角的独特作品,是年逾古稀的出版人对全民阅读这一国家文化战略的深度观察报告。作品用扎实的资料、翔实的考据、朴实的文字、真实的情感,对全民阅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展示和剖析,是一部视野开阔同时又注重细部特征和地域民族特色的报告文学力作。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

  《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

  作者:徐剑李玉梅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向科学家、企业家致敬,以典型案例为散点、以点带面,全景式展现了科技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生动阐释了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与中国精神的关系。书中成功塑造了许多令人敬佩的形象,还有很多关于知识产权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

  科技生活(4种)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

  作者:孙小淳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本书还反复论述了中国科学的实用性等重要特点。这些阐述和分析抓住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质,颇能增进读者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扬宗

  《世界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是如何生产的?》

  作者:张泽黄长平主编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以棉花为笔,饱蘸科技与文化之墨。该书不仅记叙了新疆棉花的故事,更书写了新疆棉花如何超越物质本身助力文化交往、科技交流的新篇章。它将激励更多人走进新疆,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疆发展积蓄力量!它将让世界人民得以俯瞰大美新疆棉花的花开如雪、大地织锦,认识立体丰盈、真实可爱的新疆!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献龙

  《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

  作者:“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研究组”组织编写 石磊、王春河、张宏显、陈中青等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在钱学森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钱学森同志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在他身上都有体现。”还有一句话:“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对中国航天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种独特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理解。今天了解钱学森离不开这两句话,而理解这两句话,就要读《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

  《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

  作者:彭凯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是一本广泛探讨情绪与生活关系的佳作。书中不仅揭示了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如愤怒、焦虑和恐惧的正确表达,帮助我们在复杂环境中将“情绪陷阱”转化为“情绪资源”,还阐述了积极情绪如何为生活和工作带来福流。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解情绪的前沿科学视角,还教会我们如何积累丰厚的“情绪资本”,过上更加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卢先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