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聆听书香

读书让我找到更好的自己

2025-02-13 09:41 来源:北京日报

  王海滨

  2018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北上》

  2014年,偶然读到了一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讲述了几位来自南方乡村的青年“北漂”在北京为梦想而追逐的故事。文中每一个标点符号都透露着严谨和真诚,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严肃而生动,整个故事情节的设置是对生命历程冷静深刻的读解。人生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每一个如果都是一种不确定的生命走向,无论我们走往哪个方向,都应该脚踏实地、大踏步前行,即便大雪封门也不要改变初衷。可能是因为和小说中的主人公有着相似的“北漂”经历,我感觉那篇文章直击灵魂深处的某处柔软,一语道破了内心深处压抑许久想要表达却一直无法表达的苦闷、彷徨、无助和坚持,以及摇摆不定的寻找。掩卷欲罢不能,一读再读,并牢牢地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徐则臣。再后来,凡是他的文章和书都搜罗来读。从《夜火车》《花街》到《王城如海》,以及《耶路撒冷》等,悉数读遍。

  读徐则臣的文字,会让时间变慢。

  2018年12月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北上》,获悉后也于第一时间购得。书的封面由红蓝白三色构成,结构简洁,风格大气,内涵厚重。我读书有一“恶习”,就是不愿意被打断,无论长短都喜欢一气呵成地读完。而那段时间恰逢十分忙碌,几乎天天外出,所以迟迟没有开始阅读。待手头事情告一段落,已是月余后年关将近。我开始蜗居在家潜心阅读,读到一多半的时候,老父亲思念孙女心切催我们早日回家过年,只好收拾行李偕同妻女赶往山东。走之前就想着一定要带走那本《北上》,回家继续读完,所以特意把书放在客厅茶几显眼的位置上,结果收拾来收拾去偏偏遗忘了,待回到老家方察觉,懊悔不迭。一本好书没有读完就像被迫中断了一段愉快的旅程,心绪难宁。到家后第二天特地赶到县新华书店,却被告知书店就到了几本《北上》,已经售罄。陪同前往的亲友试探性地说,省城济南应该还有,不过为了一本书再赶往济南值不值?我说当然值。于是直接驱车赶往济南,好在路途并不远,一个半小时的高速就到了。果然在山东新华书店又找到了《北上》。整个假期,蜗居在家,夜以继日,一气呵成,待正月初六返回北京的时候,整部《北上》已经读完。

  这部《北上》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多线索叙事,先是平行后是交叉。以一条千年长河的兴衰命运写下了作者对于一段百年国史及颠沛命途的深刻洞见。全文横跨历史与当代、朝野与官民、南北中国与东西世界,格局大开大合,有温度,更不失力度。该书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徐则臣厚重踏实的语言特色和考究缜密的叙事风格,在读的时候让你忘却世事的纷扰,远离琐碎的羁绊,静身、静心、静神。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对此书有一段评语:“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气象,格局,北上两字适足以当之。譬诸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地隔中原劳北望,每依北斗望京华,‘北’是地理之北,也是文脉、精神之北。”精准至极。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文中有很大一段篇幅描写到了我的故乡。二十多年前,我就是从那里负笈北上来到北京,和小说中主人公的路线轨迹完全一致。从那个章节开始,我仿佛就登上了主人公的那艘船,和他一起开启了一段生命旅程。每次阅读,我都是一边看一边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生命的得失、人和事的纠缠。

  读完《北上》给我的感受应验了那句话:读书就是照镜子,可以发现世界和人心,找到更好的自己。

  2023年春节刚过,受中国作协之邀去吉林采风,得以结识徐则臣,彼时他已是茅盾文学奖加身,几天相处下来,发现他好静爱思,低调谦卑。随后也有微信往来,一说话必对我口称兄台。“越是丰满的谷穗越都低垂。”此话不假。

  有人问我,徐则臣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把韩敬群总编辑那句话说给他听,这段评点的话也极其适合徐则臣本人。其人如文,文同其人。

  现在,凡是出差京外,我总是把《北上》提前放入行李箱,在往返途中一读再读打发时间。于是,城和城之间由一本书做了奇妙的勾连。

  每次,只要把《北上》打开,周边的环境和我自己的内心就都安静下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