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甘肃文化资讯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部分宝贝

20-03-09 10:2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部分宝贝

隧长焦永死驹劾状

阳朔二年传车亶轝簿

相利善剑册

  小知识·关于简牍

  人类文字书写的历史已经走过好几个阶段。当然,我们现在还在用纸笔书写,尤其在学生阶段,硬笔与纸张依然是主要书写工具,但职场人的书写方式早以电脑输入为主了。环视中国人的书写历史,从在龟甲骨头上刻字的甲骨文和在青铜器上铸字的金文到古代印刷书,再从传统印刷术到现在的光电信息技术,真正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而简牍文化则是这个漫长历史中的一朵奇葩。

  在笔墨诞生前,汉字书写工具主要是能够在龟甲兽骨和金石上镂刻文字的金属刻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石头或铸在青铜器上,文化的传播极为有限。笔墨诞生之后,随着书写工具的改进,实用的文字载体便随之产生了,这就是简牍。

  简是竹子削制成的竹片;牍是木头削制的木片,也叫札。二者统称简,用来书写文字。最初人们把文字刻在简牍上,用绳子连接起来,当时叫“简策”。丝织品发明之后,人们把文字写在帛绢上,名叫“帛书”。后人用“竹帛”代表史册和书籍。字写在帛绢上,自然轻便好用,但帛的造价成本太高了,人们主要还是用竹木做的简牍书写。所以,从西周到魏晋之际,在造纸工艺改进前大约1200年间,简牍是汉字的主要载体。后随着造纸术的进步,纸张的大量运用,简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历史的遗迹。文/陈芊

  小知识·汉简之乡

  简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甘肃简牍具有出土时间最早、国内外影响最大、内容最为丰富、学科建设实力最强、研究成果最多等特点,是甘肃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和重要文化标识。自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首次掘得简牍以来,百余年间共有8万多枚简牍出土,奠定了甘肃简牍大省的地位。甘肃简牍又以汉简为最,总量达7万多枚,占全国出土总数的80%以上,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

  除“医药简”外,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还先后出土了仪礼简、王杖诏令简,这三简统称武威汉简,其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书法价值在文博界都享有极高的地位,乃国宝级文物。 文/陈芊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冬奥村里的大美甘南 冬奥村里的大美甘南
  • 祁连山国家公园两只雪豹“演练”冰雪技巧 祁连山国家公园两只雪豹“演练”冰雪技巧
  • “从家到厂”一站式服务让务工人员返岗无忧 甘肃开出今年首趟高铁务工专列 “从家到厂”一站式服务让务工人员返岗无忧 甘肃开出今年首趟高铁务工专列
  • 【新春走基层】她在客运综控员岗位上度过第三个春节 【新春走基层】她在客运综控员岗位上度过第三个春节
  • 【新春走基层】妈妈来警营陪儿子过年 【新春走基层】妈妈来警营陪儿子过年
  • 图解|关于甘肃教育 尹弘书记强调了这些! 图解|关于甘肃教育 尹弘书记强调了这些!
  • 任振鹤在全省经济运行调度视频会议上强调 更加积极主动谋划工作 更加坚决有力推动落实 努力实现今年发展的更好收获和更大跨越 任振鹤在全省经济运行调度视频会议上强调 更加积极主动谋划工作 更加坚决有力推动落实 努力实现今年发展的更好收获和更大跨越
  • 尹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时强调 加快谋划推进强科技行动 支撑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尹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时强调 加快谋划推进强科技行动 支撑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聚法治之力筑发展之基——2021年肃州区
2   天水中院为涉事企业纾困解难 成功调解
3   柳鹏在武威市委常委会会议上要求 打造
4   雪夜里暖心的交警
5   冰雪路上演绎“生命接力”
6   推动机关党建提质增效 服务保障高质量
7   兰州市城关区甘家巷社区:让基层党建更
8   【我是共产党员】村医刘泽林:守护群众
9   天水市“强作风优服务抓落实促发展”作
10   春节期间全省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
11   【新春走基层】嘉峪关:文化进万家 欢
12   甘肃省大部将迎来降雪降温天气
13   【新春走基层】临夏:公益托管解难题
14   甘肃今年首趟高铁务工专列载客启程
15   甘肃靖远首批劳务人员免费搭乘专车赴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