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无接触商业”兴起,是大势所趋还是跟风炒作
原标题:“无接触商业”兴起,是大势所趋还是跟风炒作
作者:然玉
据媒体报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不少企业推出“无接触商业”服务。中国饭店协会宣布与多家餐饮品牌联合落地首批“无接触餐厅”,一些大型商场和超市发力线上销售,各大快递公司出台各自的无接触配送标准……通过线上交易、线下定点配送、用户自提等方式,避免买卖双方直接接触,这种“无接触商业”模式受到消费者青睐。
红极一时的“无接触商业”,本质上还是对于固有市场业态的一次重新分类和概括。作为疫情之下一种特殊的产品和服务形态,“无接触商业”固然有应运而生的成分,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其背后的消费文化和产业结构的必然性驱动。
有关“无接触商业”,过往已经有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比如说智能快递柜、无人超市等。其之所以产生,最初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破解现实难题的被动选项。比如说,智能投递柜,其本意并不是为了“无接触派件”,而是因为由于上班族工作日白天不在家无法面对面签收,故而“暂存中转终端”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而所谓的“无人超市”,也同样不是为了追求“无接触”,而是定位于科技公司的概念路演以及智能设备的现实演练。
此次疫情所引发的最大变化,就是让公众真正意识到了“无接触商业”的卫生防疫优势。从过去的“被动无接触”“碰巧无接触”,到如今的“主动无接触”“优先考虑无接触”……“无接触餐厅”之类的新事物,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相较于其给予消费者的即时可见的“安全暗示”,其真正的意义和未来前景,无疑是有待观察的。
“无接触商业”的兴起,是大势所趋的方向还是一哄而上的噱头,这需要全社会回归正常和平静,综合各方利弊之后再给出回答。少些炒作、少些押注,系统地、审慎地评估“无接触商业”可能性,这是避免市场泡沫的关键。有些产品或服务,天然适合“无接触”也可以“无接触”,比如说在线教育、网络诊疗等等;而另外一些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刻意追求和标榜“无接触商业”,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无接触商业”不能玩成文字游戏,也不应该成为跟风游戏。我们需要多少“无接触”,能做到哪些“无接触”,其成本和效用又如何?凡此种种,都需要理智、精准、量化地加以测度。
相关新闻
- 2020-03-12【光明网评】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科技力量
- 2020-03-12【光明网评】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打赢脱贫攻坚战
- 2020-03-12【光明网评】英雄的群众筑起抗疫防线
- 2020-03-12光明网评论员:助力复工复产,定位准才能见实效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