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宁县“梁公碑” 大唐名臣狄仁杰光耀陇原(图)
原标题:宁县“梁公碑”,大唐名臣狄仁杰光耀陇原
宁县梁公碑
狄仁杰剧照(梁冠华版)
甘肃宁县博物馆内,保存着一块著名的石碑——唐狄梁公之碑。这块石碑高2.3米,宽0.83米,厚0.2米,纵刻碑文30行,碑首篆书“唐狄梁公之碑”六字,青石底料。
碑文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为狄仁杰所撰写。最初这块石碑叫“德政碑”,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宁县)刺史,他抚和戎夏,兴修水利,抚恤百姓,发展生产,深受当地百姓的尊崇和爱戴。狄仁杰离任宁州刺史后,宁州人为感念其德政,为他立了生祠。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沉浮。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身居宰相之位后,匡正武则天弊政,辅国安邦。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说服大周皇帝武则天,将皇位最后传给太子李显,存续了李唐江山。
一碑牵双相
狄梁公即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著名大臣。
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授汴州判佐,后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据说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时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你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后世遂有了“沧海遗珠”一语。
狄仁杰善于断案,仪凤年间,狄仁杰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被外放为宁州刺史。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弹劾了大批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宁州境内后,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
300多年后,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正月十三,北宋名臣范仲淹被贬,从饶州(即鄱阳郡)去润州(即丹徒郡,今江苏省镇江市)任知州,途经彭泽县,拜祭了此间的狄梁公祠,他为狄梁公的功德所感动,洋洋洒洒写下了1907字的饱含敬仰之情的《唐狄梁公碑》一文。全篇碑文,不但盛赞了狄梁公一生重大的功绩,而且抒发了自己愿以狄梁公为榜样,报效国家、报效民众的思想感情。
范仲淹在彭泽写的这篇长文后来被刻在了甘肃宁县的一块石碑之上,这就是宁县“梁公碑”碑文的来历。
范仲淹当年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国愁家事难抛,战事不平,归期无望。他站在美丽的柔远河畔,怀着极为悲凉的情绪写下了他的千古名篇——《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时隔三百多年的历史时空,位居不同朝代的两代名臣相遇于同一地点——庆阳。范公遥想狄仁杰力挽李唐江山于即倾,而自己尽管呕心沥血为天下奋斗终生,心愿最终无以实现;他提出的“庆历新政”也以失败告终,一时之间悲愤交加,心意难言。遂于再次被贬黄州途经彭泽时,他挥笔疾书,洋洋洒洒之间,为自己不能见面的知己写下了《唐狄梁公碑》。整个碑文惊天地,泣鬼神,一碑牵两相,可谓珠联璧合。
宁县狄仁杰德政碑曾被大火焚毁,明代宁州知州边国柱主持收录范仲淹文章重刻于石,同时也成就了“梁公古碑耀范公”的美事。
斩龙留传奇
大文豪范仲淹的记载,自然落笔如铁,流传青史。然而民间另外一种传播途径——神话传说,却更加富有活力,口口相传,代代不绝。狄仁杰在宁县的事迹,最后也变成了民间的口头神话传说,而且版本多样,极富传奇色彩。至今在甘肃庆阳、陕西咸阳一代流传着《狄仁杰斩九龙》的故事,故事内容中的地名均在宁县18个乡镇及周边市县能找到印证。
话说武则天时期,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当时,在宁州长春门内的蛇洞里,盘踞着一条巨蛇,兴妖作怪,制造灾难。它给州官托梦说:只要每年四月初一,献给它独生童男童女各一为饷,就可以不再制造灾难给人们。州官按照蛇妖要求,年年给百姓加征赋捐,强行绑买民间独生子女,届时到蛇洞前祭祀送饷,官吏们从中贪污,百姓深受其苦。
狄仁杰到任,知道这件事后,让官差照例而行,但叮嘱说:“届时,于其地准备滚油一锅,待我亲往祭祀。”四月初一这一天,狄仁杰身着朝服前往祭拜。他命令官差先将沸滚的油锅移近蛇洞,再领着两个独生童男童女去洞口晃扰,只是不准推下洞去。不停地逗惹下,妖蛇急不可待,张开血盆大口蠕动而出。狄仁杰命令官差迅速将一锅滚油倒入洞中。只听一阵怪吼,一股浓烟涌出洞外,冲天而起,妖蛇被滚油烧死,两个独生孩子获救。
这妖蛇原来是州城东河九条龙的龙母,因老朽无力,居洞兴妖。狄仁杰杀死龙母,激怒了盘踞在龙池(九岘乡龙池村)的九条龙子,它们决意水淹宁州,为龙母报仇。龙子化作一位彪形大汉挑来九江八海之水欲淹没宁州城。恰巧,观音菩萨带着神童驾云路过,见大汉脚挑江海之水,兼程行往宁州,即命神童去设法喝掉那九江八海之水。神童化身一名老头借口找水喝,不料在神童喝完一桶半水后,化身彪形大汉的龙子醒悟过来,夺走小半桶水,要用剩下的一江一海水淹宁州。
菩萨给狄仁杰托梦,送来青牛、宝剑。入夜,宝剑悬壁,铮铮有声,而青牛盘厩,激动不已。半夜子时,衙役向狄仁杰慌忙报告:东河无雨而涨水,已浸城垣。狄仁杰起命吏民合力抗御,他披月登城,只见东川漫平,洪波连天;俯视前川,则奇光异辉,妖氛升腾。九条蛟龙,化身小儿模样,盘踞河口,聚集洪水,兴风鼓浪。霎时间,洪波内溢,州城半淹。狄仁杰以朝笏、官帽击水,但妖势甚嚣,水退而复涨。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宝剑长鸣,青牛怒腾!”狄仁杰明白过来,返身手持宝剑、脚跨青牛,如风驰电掣,直扑洪涛之中。青牛搏风斗浪,浮至河口;狄仁杰飞臂挥剑,立斩九龙。
如今宁县的一些地名,如八纵坡,就是为追赶老龙,青牛八纵而过的山坡;烂泥沟,则是淤泥陷住青牛的烂牛沟;青牛胡同,则是青牛疲累死后掩埋之地;青牛虽然疲累而死,然而它的精灵,却育出了驰名遐迩的后裔,就是今天的早胜牛。
神话故事虽然离奇,然而却反映了狄仁杰为民除害的核心内容。事实上,狄仁杰在宁州刺史任上,除弊兴利,兴修水利,严惩地方贪官污吏,安定地方秩序,造福百姓。传说故事事实上正是民间对狄仁杰在宁州政绩的肯定,是对狄仁杰不畏强权、革除弊政的颂扬、崇敬与怀念。
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故事,让狄仁杰的美名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教化一方百姓的“梁公碑”。
解梦存李唐
狄仁杰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非常敬重狄仁杰,常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始终不予批准。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此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想起狄仁杰。
这是因为狄仁杰从不谋身,只知谋国。他多次劝谏皇帝,据理力争,不屈从皇威。这使得狄仁杰与武则天君臣相知,虽然多次被贬受罚,狄仁杰却始终得到武则天的重用,到最后她听从劝谏,立李显为太子。狄仁杰为武则天将皇位还于李家做好了铺垫。
在劝谏皇帝的诸多事迹中,就有一起与宁县有关的故事——囚徒哭碑。
越王李贞之乱后,武则天为惩治乱党,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他密奏武则天,认为一旦按此定罪,将牵连甚广,何况这些人中有许多是被迫作乱,并非本心所为,可以赦免,武则天便下诏赦免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囚犯们途经宁州时,宁州父老在郊外迎接,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囚犯们遂相互搀扶着前往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后又斋戒三日,方才离开宁州。他们到达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武则天晚年,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说:“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李显(即唐中宗)不可。”武则天大怒,命人用鞭子抽打狄仁杰,狄仁杰却不改初心。
一次,武则天做了一个梦,让狄仁杰解梦。
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古代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狄仁杰说:“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武则天听了,又是大怒,命人鞭打狄仁杰。
后来,武则天又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说:“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
狄仁杰解完梦境,说:“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先帝将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姑姑配享宗庙。”武则天听后很不高兴,说:“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预。”狄仁杰却说:“王者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为四肢,犹如一个整体,况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后来,武则天逐渐醒悟,派使者前往房州,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她将李显藏在帐后,然后召见狄仁杰,故意说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恳请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则天便将李显唤出,怒气冲冲地对狄仁杰说:“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叩头跪拜,说:“太子回朝,但却无人知晓,人言纷纷,如何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则天便先将李显安顿在龙门,然后按礼节迎回宫中。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悦,李显太子之位得保。
狄仁杰死后5年,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由狄仁杰举荐的宰相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无奈传位太子李显,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
撰文/黄建强
相关新闻
- 2020-04-07天水人段会宗:2000年前率30名“特种兵”西域实施精准击杀
- 2020-04-07甘肃康乐发现一座金代砖雕墓 为研究砖雕艺术提供了实物
- 2020-03-18【溯源甘肃】秦汉时期甘肃的雕塑和工艺美术
- 2020-02-09公航旅集团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捐款50万元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