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五凉文化探秘——“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原标题:“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五凉文化博物馆
10月19日,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在当地标志性建筑南城门楼正式开馆。五凉文化有哪些精彩看点,应读者要求,记者再次来到该馆探秘寻宝。
1
河西曾是中国北方文化的制高点
历史上,西晋永宁元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前凉肇基。而后,吕光(氐)、秃发乌孤(鲜卑)、沮渠蒙逊(匈奴)和李暠分别创立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与前凉并称“五凉”。除西凉外,其余四凉皆曾建都姑臧(今武威)。
根据记载:五凉时期,“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河西地区呈现出学术繁荣、文教昌明局面,中原士人眼里的“偏隅凉州”成为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具有全国意义上的三大据点之一”。避地河西的中原士人和河西本籍学人,筚路蓝缕,抱书负笈,高僧大德摩顶放踵,译经弘法,作出了卓越贡献。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攻灭北凉,“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北凉文士、僧人及能工巧匠,牖启儒风,振兴礼乐,开窟造像,“略胜一筹”的五凉文化随之弥散中原大地。迨至隋唐,五凉文化作为重要一源,汇入大国盛世波澜壮阔的文化洪流之中,使得当时的河西成为中国北方文化的制高点。
2
五凉文化的高光时刻
在五凉文化博物馆,不管是版图还是文物,处处可见张轨的痕迹。馆内版图记述:五凉之始,安定乌氏人张轨“以晋室多难,阴图保据河西,追窦融故事”,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前凉由此肇基。张轨及前凉后世继承者,奉行“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政策,使河西地区出现了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局面。五凉时期,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吸纳文化精华,民族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促进了河西各民族的大融合,对恢复河西地区社会经济作出了贡献,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五凉文化。
五凉时期,河西处于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地理位置,再加上大批著名学者的辛勤耕耘和不倦于学,使河西地区成为当时整个北方文化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经学、玄学成就卓著,文学创作就文人数量和作品质量而言,皆居北中国文坛之首。
3
五凉文化成为武威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新名片
在五凉文化博物馆,展示了“凉造新泉”,这是中国古代第一种以国号为钱文的金属圆形方孔钱币。钱文为悬针篆书,有对读、直读两种读法,钱文上的字体也稍有分别,形体可分为轻小、厚重两种样式。大多在甘肃武威及其附近出土,属十分罕见的古钱币珍品。“凉造新泉”的铸造与流通,进一步反映了五凉时期河西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
另外还出现了粟特人信札,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古老民族,自汉代以来因善于经商而活跃。
五凉文化的全面展示,其内容涉及典章制度、经玄文史、佛学思想、天文地理,以及乐舞、书画、建筑、石窟、石塔艺术等方面,馆内陈设特色鲜明,内涵博大,底蕴深厚,见证了丝路重镇武威的灿烂辉煌,是历史留给武威人民的巨大财富,为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魅力。正如陈寅恪语,五凉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0-10-21敦煌市文化旅游推广中心落户上海
- 2020-10-21甘肃4个村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2020-10-21甘肃省法院微电影《花儿绽放》首映
- 2020-10-21金塔县金塔镇红光村:赏杏花 摘杏子 吃农家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