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省内游

【兰州动物园搬迁】那些年上山找快乐

21-05-10 09:3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那些年上山找快乐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无论那时候动物园的动物有多么少,地方有多么小,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动物园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感触只有两个字:快乐。虽然味道不好闻,各方面设施都远不如现在,但是作为一个孩子,那里就是幸福快乐的城堡,每次留下的回忆都是兴奋和快乐的。现在回想起来对动物园的感情,那份纯粹的童年的快乐伴随了我一生,让我永不忘怀。”成翠说。她生于1959年,是兰州本地人,她用“快乐”形容总结了兰州市动物园带给每代人的回忆。

  从小出生在兰州的她对动物园有着深刻的感情。她说:“动物园随着年代的建设越来越完善,但是在每个身为孩子的‘我们’心中却有着一个恒久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兴奋’、‘好奇’、‘快乐’,这些回忆的岁月和当时的感觉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也是我们对动物园最大的怀缅。”现如今,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兰州市动物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由单一的动物展览场所发展成为集科研、宣传教育及野生动物保护于一体的综合动物园,在面临搬迁之际,无论它的曾经与现在,市民们对动物园的感触依旧是纯粹的“充满幸福和快乐的童年回忆”……

  “我们50、60后”——

  王晓慧:动物园是我童年最美丽的梦

  “我们那时候,去动物园是一种奢侈和享受。我记得父母亲带着我和兄弟姐妹,也只有过儿童节或者重要的节日的时候才有机会去。起初,进公园5分钱,进动物园5分钱。从知道去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就睡不好,叽叽喳喳幻想描述第二天去公园的场景。一大早自己就早早醒来了,那时候我们都是孩子,动物园的动物我记得一进门就有那个石头池围起来的狗熊,我们兴奋地哇哇大叫,里面有一只很老很瘦,有一只雄壮一点,他们懒洋洋的,但也会站起来向游人要吃的。还有老虎,第一次见老虎的时候父亲在旁边给我讲解,讲它的威猛,讲有关于它的寓言故事,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当时在一起的快乐幸福和他的声音却永远种在我心最深处……在到后来,门票是两角钱,里面的动物种类渐渐多了起来,骆驼高大呆板,山羊慵懒惬意,鸟园百鸟齐鸣,孔雀婀娜多姿……当时很多女同志穿着花裙子,带着手绢和花伞去和孔雀“比美”,目的为了一睹孔雀开屏的英姿,每当孔雀开屏了,大家就一阵欢呼,远处的人也会跑过来凑上一眼。再发展到后来有了熊猫,国宝在这里可谓是帝王般待遇,有专门的饲养员负责,定期做清洁和卫生。那时候能有一只熊猫加入动物园的家庭,对吸引游客有很大的作用。而我当时最喜欢看熊猫进食,懒散地坐在地上,拿起半截竹子,先用嘴把最外边的一层皮剥掉,再开始咀嚼,吃一节,再剥一节皮,再吃一节,如此反复,听着竹子在嘴里嘎嘣脆的咀嚼声,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形容:引起极度舒适感。那时候去动物园,很多景观的设计和布局都有年代感,一些标语和标识总能体现出专属这个年代人们的性格。当年的人们,不管是游客还是工作人员,对动物园都像是客人到了主人家里做客,每个人都想在这里留下最好的印象。同时,游园的过程中,无不流露出那个年代的人对生活的态度-:乐观,简单,专一,保守。人与人之间含蓄而不失热情,大方且不失风度。”

  “我们70、80后”——

  赵学斌:每年春游必去 怎么都玩不够

  “小时候兰州没有很多供小朋友玩耍的游乐场所,儿童公园和五泉山公园是为数不多的两座。因为小朋友天生对自然和动物的好奇,五泉山公园西侧的兰州市动物园成了春游、生日聚会、儿童节等节假日兰州小朋友最喜欢去的场所。熊猫、大象、狮子、老虎……,在物质匮乏的90年代,五泉山的动物园打开了兰州孩子热爱和向往大自然的大门,满足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平时只能在课本和《动物世界》见到的动物在这里就能近距离的接触。除了难得一见的动物,这里还有旋转铁马和碰碰车,这两个是每次必坐的游乐设施。这里承载了我们这个年代孩子太多美好的童年回忆,留下来的是纯真烂漫的欢声笑语。说到动物园,我相信我们这个年代的每个孩子都会想到上学时候的春游,那时候每年都盼着春游快快到来。提前一天,父亲会带我去南关十字百货大楼买春游的食品,那时候流行一个瓶装汽水带一根绳子,尽管父母亲都不富有,但为了孩子的快乐,他们都会给我备好满满一书包食品,再给我装上5块钱。妈妈给我熨烫好校服,叠好放在枕头边。第二天去了公园,感觉时间特别快,怎么都没有玩够太阳就落山了。现在人到中年压力大了,每每回想起童年的时光,就感慨那样单纯的快乐多么珍贵难得。现在有了孩子,虽然时代进步了很多,生活条件很好,孩子们的选择也很多,但除了带他们去外地旅游度假,时不时的我们还会选择带孩子来五泉山和动物园玩,让孩子感受一下我们小时候那种简单质朴纯粹的快乐。

  “现在动物园要搬迁了,心里有点不舍,毕竟这里留下了带不走回不去的童年回忆,也会成为现在孩子的美好童年记忆。在我们心中也对这个新时代焕颜一新的兰州野生动物园充满了期待。” 赵学斌最后说。

  “我们90、00后”——

  刘晨宇:小时候 快乐是一件简单的事

  “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动物园。最喜欢的动物是猴子,站在高处往猴山扔吃的,是我最大的乐趣。看着猴子一个个活蹦乱跳地窜来窜去,我的内心也激动了起来,不停跟着跳,从这头追到那边,再从那头回跑回来。也就是那时候,养成了我活泼开朗的性格。再长大一点,最爱去看孔雀。大人们告诉我,拿着花的东西对着它,就能看到孔雀开屏。于是,每次去动物园,我都要带上心爱的小花伞,不为遮阳,不为挡雨,就是为了跟孔雀比美。也就是那时候,养成了我好胜的性格。小时候,去动物园,除了满足小小的我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更多的便是性格的养成,还有对“快乐”这个词语最单纯的理解。现在逐渐步入社会,感受到人性的复杂面,还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一个人来动物园里逛逛,重新整理思绪。看着现在发展越来越好的动物园,看看现在活蹦乱跳的各种各样的珍禽猛兽,仿佛还能感觉到父母带着我第一次去动物园时候那种激动雀跃的心情。耳边萦绕着小猴的叫声,脑海中浮现着游人们的笑脸,让我又能放松下来,继续努力前行,努力生活。

  小时候,快乐是一件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一件快乐的事。动物园给我留下了最纯粹的快乐回忆,我也会带着这份纯粹步入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潇旋 文/图

  ■小故事

  让遗憾不再遗憾

  “2017年3月16日,大熊猫‘蜀兰’离开兰州动物园,搭乘航班前往四川省成都市接受代养调理。当天,众多市民和大熊猫爱好者到兰州市动物园熊猫馆与大熊猫“蜀兰”告别。”市民张女士清晰的记得送别“蜀兰”的情景,市民有的拍照,有的拍视频,还有小学生在小本本上画着“蜀兰”的模样。

  “妈妈,大熊猫要去哪里?”

  “大熊猫要回老家了。”

  “她的老家在哪里?”

  “在四川。”

  “她还回来吗?”

  ……

  这是她和孩子的对话,字里行间满满都是不舍和遗憾。

  张女士回忆到,当天,14时30分,兰州市动物园熊猫馆前拉起警戒线,前来为大熊猫“蜀兰”送别的市民站在道路两旁,依依不舍地目送工作人员将“蜀兰”从熊猫馆里送上车。

  “听说熊猫要离开兰州了,我这几天天天早上都带着小孙子来看,真舍不得。”市民王阿姨说,“蜀兰”是兰州市动物园唯一的大熊猫,这次她走了,也许以后很长时间兰州人都看不到大熊猫了。

  “不过,现在新的兰州野生动物园就要与市民见面了,听说计划展示野生动物200多种呢,野生动物园将要引进黑猩猩、猞猁、角马、河马、长臂猿等种类都是兰州市动物园以前没有的动物。这次动物的引进不仅仅是动物种类的增加,而且动物的种群还将扩大,比如斑马、环尾狐猴、黑熊、狼、非洲狮等,这些即弥补了遗憾又满足了参观者的需求,让遗憾不再遗憾。”张女士开心地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学生娃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兰州:学生娃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 【兰州动物园搬迁】新天地带来新体验 【兰州动物园搬迁】新天地带来新体验
  • 【兰州动物园搬迁】那些年上山找快乐 【兰州动物园搬迁】那些年上山找快乐
  • 【兰州市动物园搬迁】守护者诉说不了情 【兰州市动物园搬迁】守护者诉说不了情
  • 甘肃美食丨天生园,陇原中式糕点的“金字招牌” 甘肃美食丨天生园,陇原中式糕点的“金字招牌”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八十三岁党员讲党课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八十三岁党员讲党课
  • 安宁区仁寿山景区小游园华丽变身迎宾 安宁区仁寿山景区小游园华丽变身迎宾
  • 人流如潮 入园游客突破5万 五泉山公园、兰州市动物园昨日临时闭园 人流如潮 入园游客突破5万 五泉山公园、兰州市动物园昨日临时闭园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5月上旬金昌市鸡蛋、淡水鱼价格上涨
2   专家医者齐聚甘肃“把脉”疫情常态化医
3   甘肃举行专题会议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
4   张掖肃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结硕果
5   张掖高台首个中医药高新技术项目启动
6   张掖甘州:土地托管"托"出新气象
7   新华全媒+|新生小牛能为新冠疫苗做什么
8   皋兰县第四届“黄河古道”山地越野赛鸣
9   一季度兰州在全省经济增长贡献重点工作
10   兰新线集中修持续至6月10日
11   打开眼界丨凤首龙柄胡器形 开创执壶器
12   兰州马拉松赛十周年将于6月“三赛合一
13   山村迎来“及时雨”——兰州大学帮扶平
14   甘肃静宁:苹果花开
15   兰州:学生娃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