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文县哈南村:一座古老边寨 一页忠烈传奇
原标题:文县哈南村 一座古老边寨 一页忠烈传奇
保护完好的老街。
社火“夜春观”。张文海 摄
据考古显现,远在新石器时代,陇南市文县的哈南村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唐宋以来,官方在此设屯置寨,部兵戍守,属古时甘肃四大边寨之一。2012年12月,哈南村被列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
曾是重要边寨隘口
白水江,还有清水江的名字,主要是指江水质佳,清澈无杂,白如长练。哈南村,就坐落在离文县县城35公里的白水江上游南岸,距“秦蜀锁钥”——柴门关约6公里,由哈南村往西不到30公里,便是九寨沟了 。
哈南村,也称哈南寨,建在一块宽阔平坦的长方形高地上,北面俯视白水江,东南山后为文县白马人住地薛堡寨,西南为九寨沟县白马人住地草地乡,村西有从南向北流入白水江的猫过河。这里是古代从长安至松州的西山道和从阴平至松州的秦蜀道(又称阴平西道)的必经之地。
唐宋以来,官方在哈南村设屯置寨,部兵戍守,其属文县四大边寨之一,是拒吐蕃入关的重要隘口,历史上这里曾多有征战厮杀。
小村里有三街九巷十三门楼
一到哈南村,在村口的东边,先看到一座檐翘角、危而不坠的门楼,与那种通常所见古城的城楼相比,它虽略显“袖珍”,但仍有着不凡的气势,而这样的门楼还有三座,它们一起锁牢了身后诸条古街巷。
另外,村里还有西京观、南佛寺、紫云宫、文昌宫、三海龙王庙、青岩龙王庙、观音菩萨庙、白衣菩萨楼、玉皇大帝楼、关爷楼、风铃楼、郭家祠堂、米家祠堂等十多处古遗存,这些古建筑虽说多已破损倾斜,伤痕累累,但主体结构尚且完整。
始建于元代的西京观占地近千平方米,由正殿、抱厦、偏厦、厢房及玉皇大帝楼阁组成,结构独特,做工精巧,梁柱用料十分粗大,抱厦的壁画清晰可辨。
村子里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是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佛寺,寺内古槐参天,香火不断。
村庄里面,三街九巷十三门楼的最初格局仍在,有三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主要建筑被这三条街串了起来,而九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子则将城内的民居连通,民居则保持着传统的土木结构,二层瓦房特色,颇具古老的羌藏民居意味。特别是郭家大院、米家大院等,还较为完整地保持着传统大户人家的风格。
在这个小小的一个村落,能遇见庞杂繁复的古建筑群,的确出人预料。
“忠勇传家”被当作祖训
据悉,600多年前,哈南村祖先为平息叛乱调入于此;携带家眷,开始在哈南村生生不息。村里有左、郭、王、宛、朱等20多个家族;他们的祖先都因尽忠报国、平定叛乱而在哈南村生根落地。为了鼓励后人秉承“忠勇传家”的精神,先祖们制定了规矩:为国效忠的功臣和所做业绩,都要在族谱中得到记录、表彰,让子孙牢记、学习。
据朱氏族谱记载:朱氏始祖朱冠,在明洪武17年的时候,因随军立下赫赫战功,而授为文县守御千户所,名噪一时。他的儿子朱铭,世袭这个职位,在明洪武27年的时候,为征讨叛逆而捐躯。之后,朱氏一族先后有11人为国捐躯,朱氏后人便把“忠勇传家”写进族谱里。
每当外敌入侵时,“母送儿,妻送郎,父子争相上战场”“尽心为忠 报效祖国”的祖训,流淌在哈南人的血脉里。祖先嘱托子孙以“忠”为人处世;祖先碧血丹心的故事,给予子孙后辈深深的感染与激励。
央视《记住乡愁·第一季》第20集曾播放过纪录片《哈南村——尽忠报国》,它揭示了尽管历经岁月变迁,但哈南村人从来没有消弭过的最可贵的品质。
琵琶弹唱融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三街九巷十三门楼的建筑特色之外,在哈南村还有古老的社火“夜春观”和琵琶弹唱。
哈南村的社火“夜春观”只有春节才耍。据介绍,它是根据当地历史文化资料整理复原的独有民俗文化项目,最早演出“夜春观”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琵琶弹唱在哈南村早已是融入寻常百姓家,问村人,琵琶弹唱有多少年历史?没人能回答上来,但不管男女老幼都会弹唱几段,得闲处于膝盖上架起琵琶,随心便来上一曲。乐曲响起,一段段唱词便行云流水般从口齿间迸发出来,或抒发对忠臣烈士的无限敬仰之情,或倾诉内心深处微妙的情感,或歌颂现在美好的生活……不似南方评弹的那种文静舒缓,珠圆玉润,而是有种豪气干云、粗犷劲道的“北派”风格。
三街九巷十三门楼的边城风韵,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琵琶弹唱和“夜春观”,都让哈南村散发着迷人的人文气息……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相关新闻
- 2022-04-02科技赋能兰州文物 创意激活时代价值
- 2022-04-01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甘肃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入选
- 2022-04-01【中央媒体看甘肃】“活起来”的甘肃非遗,离“火起来”还有多远?
- 2022-03-31甘肃省35所高校实行封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