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省内游

民乐+流行乐+网游 庆阳唢呐火了一把

22-04-29 14:2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自刚与知名歌手谭维维跨界联动

  民乐+流行乐+网游,庆阳唢呐火了一把

马自刚吹奏唢呐。

马自刚(中)与谭维维(右)。

  庆阳唢呐声一响起,高亢嘹亮的音乐在陇东黄土高原的沟壑峁塬上回荡,这是这里的人们一生喜怒哀乐的深情表达。

  这流走于山溪、回音于山峁的民间吹打乐在录音棚里与流行音乐相拥,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唢呐一响 嗨翻全场

  2022年4月20日,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里,大二学生李明涛正在研学唢呐专业课程。李明涛两年前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唢呐专业,14岁时他开始跟着马自刚学习唢呐。提起最初学习唢呐,李明涛说,只是因为家长给报了课,而后跟着马老师学习,越学越有兴趣,更没想到的是居然最终还走上了专业的道路。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唢呐这种极富表现力的民族管乐,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因各地风土人情、文化特点不同,也呈现出不同风格。

  庆阳唢呐,又称“陇东唢呐”,吹出的曲子厚重嘹亮,曲牌内容丰富,历史悠久,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马自刚与知名歌手谭维维合作为网络游戏《梦幻西游》电脑版推出主题曲《易燃易爆炸》中的表现,李明涛颇为骄傲地说:“马老师太棒了!”

  “唢呐要成精了”“唢呐一响,嗨翻全场”“流行与传统相互拥抱的结晶”……这是太多与李明涛一样的年轻人对马自刚庆阳唢呐的创新给予的大赞。

  人常说:唢呐一响,不是大喜就是大悲。然而,眼下黄土高原上这一通过传统艺人口传心授的地方音律,却在渐渐地发生着改变——它积极与现代流行音乐进行碰撞,激昂酣畅的人声音色,加上副歌部分厚重嘹亮的唢呐,产生了令人瞬间惊艳的效果。

  地方特色浓郁 音乐形象鲜明

  从民间“吹鼓手”到“全国吹歌大王”再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自刚从吹标准音程唢呐杆的农村鼓师起步,一路走上大学课堂、编制音乐文字,再到眼下与流行音乐进行合作,“希望庆阳唢呐这一陇原大地悠久的民俗文化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是马自刚心中所盼。

  2022年4月19日下午,马自刚像往常一样,在他的讲习所忙碌着,他一边整理唢呐教程,一边还要准备录一些曲目,留存成资料。

  庆阳唢呐经历代艺人们不断传承加工,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广泛的民俗应用、独特的演奏技艺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著称。2012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马自刚成为首位庆阳唢呐艺术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马自刚说:“学习一首唢呐曲子,很快就会了,但如果想会灵活运用,有精湛的技艺,那得练习三到五年时间。现在跟我学习唢呐的大约有50个学生,学习唢呐,要趁着年轻时学。以后,年轻人是庆阳唢呐传承的主力军。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唢呐,才是当务之急。”

  据《庆阳府志》中记载,鼓吹乐已是明代婚丧习俗礼仪中的一部分。明人沈德符所著的《野获篇》曾言,嘉、隆年间所兴《刮地风》《银扭丝》等曲牌,在庆阳唢呐中也有同名曲牌。庆阳唢呐班子没有固定的人数限制,少则两人,多则十几人,名目繁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有曲牌300多个。

  提到传统曲目,马自刚说:“庆阳唢呐曲牌世代流传,每个曲牌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情悲意哀,红白事都会有专门的曲牌,娱乐时奏各种民间小调,如‘绣荷包’‘小放牛’等。”

  很多传统曲牌大多“秘而不传”,更没有现成的曲谱资料,这些年来,马自刚便踏遍山野,寻访老艺人,通过随听随记、登门拜访等方式,记录传统曲牌,编写曲谱。前些年编辑出版了《庆阳地区民间器乐曲集成》,“曲谱现在仍在不断更新,所做的这些努力让年轻人爱上唢呐,依然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马自刚说。

  非遗流行跨界互动 庆阳唢呐火了一把

  在中国浩瀚的民间音乐中,庆阳唢呐艺术作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庆阳“音乐方言体系”,已深深地熔铸于陇东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滋润和抚慰着人们的精神心田。

  “很多人都觉得唢呐只适合红白喜事,其实它也可以和流行音乐融合。四五十岁的人都喜欢传统唢呐曲牌,而年轻人更喜欢唢呐吹奏的歌曲。”马自刚说。

  极具东方特色的非遗唢呐文化,如何迸发出更大的力量呢?一向对网络游戏并没有兴趣的马自刚,起初对于此次和《梦幻西游》的合作,并未产生太大的冲动,直到他了解到此游戏以及游戏背后的受众是庞大的年轻人群体。

  “她(谭维维)高,我低;她密,我疏,这种音乐合作方式既有衬托,又有融合,最终完成了这首作品。”马自刚说,“这次跟《梦幻西游》的合作,对我和庆阳唢呐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能够让更多人知道庆阳唢呐,最重要的是让年轻人关注,我觉得这次合作就是成功的。”

  传统非遗与流行音乐的这次跨界联动,擦出了火花,也为马自刚“民乐之王”的称号进行了正名。而在整首作品中,唢呐终于从单纯的伴奏变成了引导歌曲风格的主角——一根木管,一个铜碗,“土气”的甘肃庆阳唢呐,就这样火了一把。

  马自刚通过这次尝试,不仅改变了自身对游戏的认知,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文化需求,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庆阳唢呐的现代表达也许还有更多可能性。

  “最近,有年轻音乐人找我合作。未来,我也许会有更多新的尝试,希望庆阳唢呐响彻山川大地,也吹进千家万户。”马自刚说。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