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省内游

【陇上端午】庆阳 一根彩线绣千年

22-06-01 10:1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陇上端午】

  庆阳 一根彩线绣千年

  文/梅金娟

  说到陇上各地端午节的隆重程度,庆阳最是不甘落后。端午节前后,庆阳都要举办为期数天的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产品展销、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红色文化及古玩艺术收藏展、群众文化展演等民俗活动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一天,庆阳的民间艺术家们都使出浑身解数,将早已创作好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编织、布贴画等民俗文化产品和文创产品分类展示出来。如果你在端午节这天来到庆阳,无论信步来到文化节会场,还是漫步在乡镇的街道上,都将置身香包的海洋。既有样式古朴的坐莲娃娃、扫天娃娃、送病娃娃,也有以鱼、蛙、狗、兔、龙、凤等灵动动物为主题的造型香包,还有迎合现代生活需要的婚庆、家居装饰香包。既有填充丝绵、香料、中药,散发出淡淡幽香的刺绣品,也有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吊着五颜六色的彩穗,在风中轻轻摇曳。

  再看看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你会发现无论男女老幼,都兴致勃勃地用适合的香包装饰着自己。萌娃们身上挂满香包,左边肩膀上蹲着老虎,右边肩膀上蹲着狮子,背上还背着一只蝎子,胸前则挂着一串金瓜,如果不是天气太热,爷爷奶奶还会给小娃娃戴上一只彩色布和彩线做成的虎头帽,憨头憨脑,可爱极了。姑娘们则会在包包上挂上自己喜欢的各式香包,在手腕和脚踝处,系上一根彩绳,而身边满头银发的爷爷奶奶,胸前则被贴心的子女挂上一只如意或者寿桃造型的香包。就连五大三粗的男子,手腕上也会系着一根醒目的彩绳。

  庆阳的端午节之所以这么隆重,是因为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烘托。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的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便有了早期农耕。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民俗文化,香包文化便是其一。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香包在庆阳,又叫“耍活”“荷包”“绌绌”。古人认为阴历五月天气渐热、瘟疫易起、疾病易生,且百虫复苏,毒虫出没。于是,生于庆阳的华夏中医始祖岐伯就教人们将具有防疫驱瘟功效的药材装进布料缝制的小布袋里,带在身上,以驱避蚊虫,祈求安康。随着此法在当地流行,渐成习俗,缝制小布袋的巧手绣娘们便逐步把这小小布袋当成了自己针线手艺功底的比拼展示,以生活所见的花鸟鱼虫,以及神话传说中崇拜的神人神兽为基础,用彩线刺绣将其形象具体化,绣制在香包上,使其更加精巧美观。

  庆阳香包图案中花鸟、草虫不留空白,布局对称,配色艳丽喜庆。多以棉布、丝绸、麻布为材料,运用剪裁、刺绣、控补等多种手艺制成。香包内装填香草、丁香、白芷、雄黄等芳香型中药材,既有驱蚊虫的实用功效,又具有“动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的浪漫。“五月五,过端阳,忙坏家家巧姑娘,绣荷包绣得香,偷偷送给如意郎。”香包也一度发展为陇东地区男女间定情的信物。

  祛邪祈福,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香包也不例外,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安全;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

  缠线粽子作为另类香包,要通过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形、成品连缀,吊上彩穗几大工序,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可以挂在门庭,也可以馈赠他人,寓示祥和平安。

  除了佩戴香包,端午节这天,庆阳人还习惯吃糯米饭、黄米粽子,喝雄黄酒。庆阳地处黄土高原,盛产小杂粮,有着六千多年谷物种植历史,这里盛产糜子,加工的黄米又分为糯黄米和普通黄小米。普通黄小米用来煮粥,糯黄米则用来做糯米饭和黄米粽子。浸泡一夜的糯黄米加红枣蒸熟,就是糯米饭,吃的时候撒上白糖,或者蘸着蜂蜜吃,又糯又绵软,又香又甘甜。黄米粽子也是黄米加红枣,包裹着新鲜的苇子叶,蒸熟之后,黄米的清香和红枣的甜味仿若浑然天成,吃起来软糯香甜,吃再多也不会觉得腻。

  喝雄黄酒的习俗也由来已久,端午节这天,配合着黄米粽子,饭桌上也会多出一坛早就泡好的雄黄酒,大人们浅酌慢饮,还会用筷子蘸一蘸,给家里的小孩在头额、耳鼻、手足心处点一点,用以驱虫解五毒。家庭主妇们还会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用于驱虫。

  端午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窗上插上一束艾蒿。艾蒿具有特殊气味,插在门窗上具有祛除蚊虫的功效。在农村,勤劳的家庭主妇们还会在端午节的清晨,用篮子装着炕灰,一路走一路颠,沿着自家庄院的轮廓画个大圈,以此祛除蛇虫鼠蚁的入侵。

  一根彩线,跨越了悠悠千年的岁月,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时至今日,庆阳香包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着原汁原味的陇东乡土气息,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那些世世代代为自己做嫁衣,绣荷包的庆阳妇女们,开始走向市场,精心制作的各种香包艺术品,走州过县,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