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文化时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让“中国饭碗”装满更多科技新粮

22-10-27 09:3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刘姗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十分重要的高度,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持续深度关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过去十年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十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粮食稳产增产的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和驱动。

  在“藏粮于地”中注重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藏粮于地”,既要保住耕地数量,更要提升耕地质量。要围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农业科技在“藏粮于地”上的支撑作用。从提升旱坡耕地基础地力技术,到耕地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从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提升了耕地质量。十年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一批现代化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靠天吃饭的局面加快改变。有肥沃的土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才能有效克服粮食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增产。

  在“藏粮于技”中激发科技动力。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藏粮于技”就是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从品种改良,到农田基础设施的改进,从提升耕作技术,到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要注重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提升科技支撑,通过科技创新,让广袤大地生产出更多的优质粮和科技粮。以种业为例,十年间,国家育成发布了950多个主导品种,播撒向自然资源禀赋不足的地带。目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通过进一步开展机械研发,推动现代农业智能化、智慧化,让粮食稳产增产更有保障。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57%提高到72%以上,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率分别超过85%、90%和97%。

  在科技改革中释放创新活力。“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既要抢占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制高点,也要深化科技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激发各方面的动力活力。要构建以政府为引领、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的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共建研发平台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开展长期战略合作。要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科研评价、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收益分配等机制,调动科研主体积极性,加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换。要持续创建更高水平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提高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要积极培育“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探索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科学管理、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运营农业合作社的新路子,让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脱颖而出,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增添新动能。(张继)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