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十八拍》里的陇上美食
原标题:《凉州十八拍》里的陇上美食
三套车
面皮
凉粉
羊杂汤
凉面
罐罐茶
杏皮水
编者按
甘肃没有海的存在,但大西北的浪漫从没停止。这里有明月、雪山、玉门关,和盛葡萄美酒的夜光杯;也有石窟、壁画、黄河两岸,和早上六点半热闹的牛肉面馆。厚重的历史文化背后,最生动活泼的还有那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气息。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作家叶舟的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里涉及甘肃特色饮食、家常吃喝、待客硬菜等百十种,一餐一饭,皆是人情世故,让我们在《凉州十八拍》里,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人间岁月长。
凉州三套车
原文:
据传,面汤爷生前寂寂无名,凭一家小面馆维持生计,但由他亲手创制的一套面食,日后却风靡于整个凉州大地,至今盛行不衰,名曰“三套车”。
——《凉州十八拍》胡笳三十五节
“凉州三套车”是由凉州行面、凉州卤肉、凉州茯茶组成的——行面的筋道、卤肉的软香、茯茶的酸甜,这三样美食合在一起才是“三套车”。
一天一顿三套车,不辞长作凉州人。这“凉州三套车”的背后,在当地还流行着一段传说:
当年左宗棠率军途经凉州(今武威市)。因连日奔波,人困马乏,稍作休整时,吃了当时的凉州卤肉,喝了凉州茯茶,同时配上当地的行面,将士们顿时精神百倍。当时左宗棠就撂下一句话:“此乃我军‘三套车’也,缺一不可”,并用“三套车”犒劳三军,士气大振。之后这“三套车”在凉州以及周边迅速传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武威饮食文化的潮流符号。
凉粉
原文:
这天的午食,达云和丫鬟专门做了一块凉粉坨子,醋水、蒜水、辣子水和芥末水,整个碗里鲜红一片,油汪汪的,按说最能开胃了。
——《凉州十八拍》胡笳二十五节
凉粉,是甘肃各地的传统特色小吃,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制作考究,佐料独特。用荞麦制成的凉粉柔软滑爽,用豌豆制作的凉粉晶莹透亮,还有用扁豆、粉面等制作的凉粉。
其中用荞麦制作的凉粉工艺最为复杂,需先把荞麦碾成荞糁子,去衣后,把荞糁子用手工碾成粉末,放在清水中浸泡,然后用马尾编织的细箩过滤,滤出的精华部分入锅用文火熬煮,熬成稀粥状后舀入盆中,冷却后逐渐变得软硬适宜时,即可食用。食用时,可削成长条形薄片,也可用专用的“捞捞”捞成长粉条状,盛入碗中,调入油泼辣子、芝麻酱、醋、酱油、芥末、蒜泥、精盐、花椒面等佐料,吃起来咸、酸、香、辣、鲜诸味俱全。特别在盛夏时节,一碗凉粉下肚,全身凉爽,暑气全消。
面皮
原文:
开一家临街的铺面;而后我要么打锅盔,卖馒头,要么经营油炸豆腐和面皮子,积攒上这么一段,腰里也就有了铜,再像你一样揣上一块金表,摇一把丝绸扇子。
——《凉州十八拍》胡笳二十六节
面皮在甘肃很多地方都有,武威的面皮爽滑筋道,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武威面皮子在本类食品中的制作方法独特,其制作时要加蓬灰,使面更加筋道。很多专门做武威面皮的作坊,大都是简陋的房子,有些名气较大点的,索性连招牌都不用,客人自己就能找上门来。进屋去,迎面总是一张矮方桌,上面摆着各种佐料,周围散乱地放着几条长凳和一些小木凳,坐上去总会吱吱扭动,可一点不影响面皮的美味。
好的面皮子吃起来筋道,不放任何调料,抓一块放到嘴里咬嚼,也会食欲大增,这种吃法叫吃甜面皮。那种甜,与糖味无关。蓬灰加的多少、蓬灰材质的好坏、洗面皮子的人的手感、面的质量,都是好的面皮子受人称道的条件。
羊杂汤
原文:
马眉臣属于热闹人,瞥见旁边有一家羊杂汤门店,忙给伴当递了个眼色。于是三七不问,两个人连拉带搡地将脱可木弄进了店里,挑了一张干净的桌子,叫来一大盆羊汤,外加一个热锅盔,催请再三。
——《凉州十八拍》胡笳七十八节
羊杂汤用煮羊肉的汤为原汁,放入切成细片的羊头肉、羊肚、羊百叶,鲜汤加盐、葱白、香菜即可。西北的大葱多用茎斜削,放于碗底,开水烫后香味溢出。西北人喝汤习惯加油泼辣子,红红的一大片,微辣不燥。
河西的羊杂汤有两种喝法:一是先吃羊头肉、羊肚、羊百叶,后喝汤,小口小口感受汤的鲜味。加了油泼辣子的羊杂汤,越喝越有味,越喝越热,一碗汤喝完,身上热乎乎的。二是先喝汤,再吃羊杂,这样喝的一般是老河西人,他们知道味道全在汤汁里,也不加辣椒面,慢慢品味汤汁的味道。河西人总结了好羊杂汤的五个标准:不腥、不臊、羊头肉嫩、羊百叶脆、羊肚丝外脆里嫩。
杏皮水
原文:
一碗冰凉的杏皮水下肚后,沈阁兰畅快极了,舌下生津,气息贯通,双手又箍成了喇叭状,拼命地喊叫起来,全然丧失了女学生应有的那种文静与高傲。
——《凉州十八拍》胡笳八十七节
杏皮水最早起源于敦煌市,是以当地的李广杏干为原料,用杏皮熬制而成。口感醇厚古朴,让无数人流连忘返,其制作工艺也被认定为敦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天喝杏皮水不仅是河西人的传统,也是甘肃人的习惯。杏皮茶之于西北人,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种饮料,更是一方人熬过盛夏的生活方式。来甘肃旅游,没喝过杏皮水是一种遗憾,不全是口腹的遗憾,在炎炎烈日下,喝杯酸酸甜甜的杏皮水,你才算真正走进了大西北的市井生活。如今,杏皮水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敦煌历史长河里千百年传承的经典。
凉面
原文:
陈马二人不干,因为他们身衔使命,决定就在钟鼓楼附近咥一碗凉面算了。天呐,老虎竟然开始吃素了……
——《凉州十八拍》胡笳五十五节
凉州凉面挑起来筋道,落在碗里松松散散,黄澄澄的像一窝金丝,浇一勺醋卤,更是锦上添花。
一碗标准的凉州凉面,必须是满满一碗,总要冒高点才够分量。卤汁分荤、素两种。卤子里有猪肉抑或牛肉片、土豆块、豆腐、豆角、胡萝卜、干白菜等,搅两筷子,每一根面条都蘸上了卤汁的感觉,看起来就非常有食欲。食客们埋头呼噜呼噜开吃,相当过瘾。虽然面是凉的,但卤是热的,完全不需要担心会烫嘴,面条很筋道,味道很浓郁!传说左宗棠多年征战,战事吃紧,为解决将士吃饭方便的问题,便想出冷面热卤的方法。吃凉州凉面,吃的是一种酸辣风味,更是一种对小城难以割舍的情愫。
罐罐茶
原文:
武威城里的闲话多,凉州境内的老婆舌也不少。实际上刚才那些幸灾乐祸的看客,已经带着钟鼓楼附近的所见所闻坐在了各家各户的炕头上,一边熬着罐罐茶,一边大肆渲染少东主顾山农的狼狈与不堪。
——《凉州十八拍》胡笳九十八节
一提起罐罐茶,上到白发老人下到稚子小童,生活在大西北这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上的人们可谓是家喻户晓。“捣罐罐”成为很多西北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红色的茶汤和黄土地深深地融进了陇人的血液。
罐罐茶以天水、定西、陇南、河西等地饮用风气最浓,几乎达到无罐不欢的地步。当地人品饮罐罐茶习惯称为“捣罐罐”,一个“捣”字,就如同西北汉子的直爽,把整个罐罐茶的品饮过程形象地概括其中了。
(本版编辑综合整理)
- 2023-04-24丁娃是谁? 一块饼里的三个答案
- 2023-04-13九色甘南 美味糌粑
- 2023-04-10【中央媒体看甘肃】兰州牛肉面:千店千面,面面不同
- 2023-04-03在张家川 遇见干面锅盔和罐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