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国内游

青海海东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千年古村迎新机 文旅融合助振兴

23-06-28 16: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刘姗

  中国甘肃网6月27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赵满同)6月26日,全国主流媒体青海海东行暨“乡村振兴看海东”采访团来到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实地探访特色文化、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阿河滩地质文化村是撒拉族聚集的民俗村,也是青海省首个地质文化村。当地利用黄河优势,借助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打造了乡村旅游项目,改善建设了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人文遗迹和地质景观,生动讲述着阿河滩村的“前世今生”。

  据参与援建该村的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张绪教现场介绍,该村2022年获中国地质学会批准,被评为目前最高级——三星级地质文化村,成为了青海省第一个、黄河沿岸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第一个地质文化村。

  阿河滩村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村内出土有2600年前卡约文化期的彩陶和青铜器、公元1021年修建的“钻石古城”遗址、808岁仍根深叶茂的空心古榆树,公元1323年始建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河滩清真寺,是撒拉族定居于此的实证,还有古朴瑰丽的撒拉族女儿绣、高大气派的撒拉庭院、丰盛诱人的传统“撒拉宴”和姹紫嫣红的花海。

  在阿河滩村,处处都是风景。距今约800年历史、直径约2.1米的古榆树,高约10米,但树心空洞,可实现“古榆树里品茶饭”。在古榆山庄的地质文化长廊,将阿河滩的地质地貌背景和黄河文明、撒拉族历史和文化完美结合,醇香的化隆拉面、精巧丰富的撒拉宴也备受游客喜爱。

  走进村内的青绣扶贫工坊,一幅幅展出的极具民族特色与艺术价值的撒拉“女儿绣”吸引了记者们的驻足拍摄。据介绍,在当地,过去撒拉族姑娘从六七岁开始学习刺绣直到出嫁年龄,她们将图案绣在枕头、衣服、鞋履等生活用品上,结婚时带上自己的绣品作为嫁妆,因而撒拉族刺绣又被称为“女儿绣”。

  目前,青绣扶贫工坊计划将“女儿绣”申报为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负责人说,如能成功申请,将更进一步促进阿河滩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定位于“地质+生态旅游”的模式,大力发展地学科普、旅游研学等,塑造文旅融合新模式,乡村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这座古老的千年传统村落开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