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省内游

【文化掠影】何鄂 用心呈现感动瞬间

23-10-12 14:5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文化掠影】何鄂 用心呈现感动瞬间

《希望星辰·提包女》

《草原之子》何鄂雕塑院供图

  雷媛

  日前,中国美术馆再次收藏何鄂的雕塑作品,包括《亲昵》《卖火柴的小女孩》《祝贺》《草原之子》《珂勒惠支》《希望星辰·提包女》《希望星辰·背包女》(头像)《希望星辰·羊娃》(头像)《裕固族新娘》和《宝儿》共计10件(套)。至此,该馆共收藏何鄂作品数量18件(套)。

  “1989年,我的第一件作品粗陶彩绘《绣花女》被收藏。1998年,我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后,有6件作品被收藏。2019年,铜制《黄河母亲》被收藏。”何鄂说,这是自己的作品第4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次收藏的作品,创作时间为1978年到2015年。从事雕塑近70年,何鄂始终关注作品的归宿,“要保存下去,有一个更好的去处,使作品能与更多的人见面。”

  作为一名女雕塑家,何鄂以妇女儿童为题材的作品在其创作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卖火柴的小女孩》,系何鄂用心塑出自己心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模样,希望把这个童话故事寓意的光明和希望带给人们。这件作品2022年受邀参加了“新丝路 新视界·2022年第四届中国青岛‘一带一路’雕塑艺术邀请展”,同年,其作品《祝贺》入选“2022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宝儿》速塑头像呈现的是一个两岁幼儿的可爱形象。宝儿是何鄂的外孙女,“宝儿两岁那年,要被爷爷、奶奶带去武汉,我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外孙女,所以用两小时即兴速塑了这件头像。”

  何鄂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她在西北艺术学院学习时期;第二、三阶段分别是她在敦煌莫高窟工作的12年及此后的工作。

  “在敦煌的12年,我心中那颗艺术的种子在民族文化的母体里得到了孕育,改革开放以来,这颗被母体孕育的种子便开花结果了。”1962年至1974年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期间,对敦煌彩塑临摹、研究的经历让何鄂收获颇多。

  何鄂始终秉持一个观点:“古代灿烂文化的密码就是‘创造’两个字。”在前往西安电影制片厂负责电影《丝路花雨》敦煌彩塑道具制作期间,她在一本画册中看到了自己临摹的4件作品。“摹制者何鄂”的署名,起初让她挺高兴,转而忽感失落。她说:“我能临摹,我们的儿女也可以临摹,但这艺术的光芒是属于古人的创造,不是我的创造。”

  此次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何鄂雕塑作品中,粗陶制作的《希望星辰》系列共有7件作品,每件作品都是一个孩童。这是何鄂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作品,创作灵感源于她对希望工程的关注。

  “敦煌艺术是古人的创造,光辉是祖先留下来,我们可以为灿烂文化骄傲自豪,但它不等于我们的创造。”何鄂说,“我的创作还会继续下去,依然是呈现那些让我感动的瞬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