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甘肃地理

【古韵甘肃】“岷州八景”之洮水流珠

2024-01-04 11:2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古韵甘肃】

  “岷州八景”之洮水流珠

冬日的洮河(资料图)

  贾学辉

  洮水流珠,为古“岷州八景”之一,指冬日,洮河随河漂浮形成的奇观。因洮河在东流北回中分南、北两股,流往临潭术布、洮滨、王旗、石门、羊沙五乡镇地域,故将洮河沿岸各地均称为地域景色的洮水流珠名胜。

  每年冬至前后,千里洮河上就会流淌着晶莹剔透的圆润冰粒,岷县人把它视为天赐吉祥物——洮水流珠。腊月初八的丑时一到,人们便拿上干净的碗、盆、罐到洮河里去“请”流珠,将这天赐灵物请回来后,放在院中央的案头上等到天亮后,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观赏,有“流珠大,装不下;流珠小,收成小”的说法。凡是哪一年洮水流珠来得早,数量多,去得迟,次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

  洮水流珠的成因,说法极多。有曰:洮河,从白云飘渺的西倾山脊的托礼岭源出,经危崖峭壁、插天奇峰,像一幅悬挂的银幕,又如一条狂怒的蛟龙,从万仞危崖、巨峰交错之处飞驰而来,激起万斛水滴,在高空中不断地被寒冷凛冽凝结成冰雹似的冰珠。若喷雪吐银,飞珠散玉,洒落在河底流淌,撞击形成洮水流珠。

  又曰:数九寒天,洮河源头山高气冷,寒气逼人,终年积雪不化,滴水成冰。在那密布悬泉、纵横溪水汇集处,河道狭窄,冰封河面特早,冰层厚达二三米。在封冻的河面下水流奔湍,不可遏抑,激起层层浪花,不断猛冲冰层,再经重重暗礁、耸峙怪岩的拍打,雕磨成冰珠。经历反复滚动,澎湃流淌,在河面宽阔之处冲出冰层,成团、成片、成簇跃伏水面,成为金彩耀目、璀璨无比的洮水流珠。

  查阅百度“洮水流珠”词条,只因洮河流域上游温差悬殊,昼夜不同,早晚各异。流域内河水平均深度为一至两米,站在岸边观赏,可见河底鹅卵石随粼光波动,处处鱼翔浅底。并且由于水质清澈和相对落差,特别是秋冬季节,河水清浅碧透,阳光直射。河底的鹅卵石白天吸收温度,夜晚释放热气。当河底的鹅卵石释放出的气泡,一遇低温便凝结成一簇簇,一团团的冰珠,浮上河面。每当旭日东升,满河皆是晶莹剔透,圆润如豌豆的冰珠,俗称“麻浮”。每逢寒冬腊月,生活在洮河岸边的人们趁早将麻浮揽回家中,然后拌上面,下入锅中,煮熟后,便成了面珠。此面食外观为面珠,食时面内盈水,成为洮河岸边人们食用的一种季节性特色食品,当地人有一雅称,叫“珍珠面”。

  关于洮水流珠的成因,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有说法为:“起于西倾山激浪之说”。据《岷州志》记载:“洮水源出西倾山之北,地高流急,冬不易冻,激为冰珠。”就是说,洮河从发源地甘南州境内碌曲县西南的西倾山北麓与其支脉李恰如山南麓的代富桑草原,分南北两源汇合东流,经碌曲、夏河、卓尼、临潭县,至岷县茶埠急转向西北,出九甸峡后,穿临洮,于永靖县刘家峡汇入黄河。全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万平方公里。每年冬至到六九前后,洮水浩如烟海、穿峡出谷,其激起的水花在空中受奇寒冻结而成,景象甚为壮观。令人惊异的是,在数九寒天,很多河流已结冰封冻了,洮河里却流淌着一簇簇、一串串浑圆晶莹、玲珑剔透的冰珠,这便是“洮水流珠”。

  【相关链接】

  清代的岷州八景

  潘硕珍

  定西岷县(古称临洮县,岷州),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古临洮城及岷州卫城,夹在三山(金童山、岷山、东山)二水(洮河、迭藏河)之间。明清时期,狄道县、洮州和岷州都重视旅游文化,以洮河为纽带,分别打造了狄道八景、洮州八景和岷州八景。岷州八景有明代岷州八景和清代岷州八景两种说法。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景观不复存在,甚至连照片都没有保存下来,如今我们只能在诗文中想象其昔日美景。

  《岷州卫志·艺文》收入明代岷州副使江奎写作“岷州卫八景”诗,使后人知道古岷州八景为:岷山积翠、洮水流珠、东坡晚照、西岭晴云、叠藏长虹、城南古刹、龙潭映月、布和天泉(在岷州卫城西郭)。《岷州志·艺文》收入清代岷州同知汪元炯、道光年间诗人许建勋、李国选歌咏岷州八景的诗歌,知道“岷州八景”另有一种版本,分别是叠藏长虹、东坡晚照、岷山积翠、洮水流珠、西岭晴云、南峰积雪、北岸温泉和龙潭映(皓)月。

  叠藏长虹:原城郊公社刘家堡今名长虹村,是叠藏长虹的缩称,位于叠藏长虹桥(窎桥)西头。叠藏长桥,在城东二里,明成化二年(1466年),岷州守备韩春创建,明孝宗弘治年间移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岷州守备叶天植又移建于天然石矶处;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岷州同知汪元炯捐资重建,同治初毁;同治十年(1871年),知州吕恕重修。立有5个石墩,桥长约二十丈,因形似雨后彩虹,美丽壮观,故称叠藏长虹。晚清岷州举人包文炳撰文说:“水曰叠藏,桥曰长虹。”《甘肃省岷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一九二四年修筑了木质结构的‘吊桥’,即长虹桥,为岷州八景之一‘叠藏长虹’。”

  东坡晚照:东照村就是东坡晚照的缩写,位于周家崖和香坊崖之下,在甘川公路以东,火烧沟、香坊崖和周家崖都是它的自然村。香坊崖上有刘亚元附会苏东坡修建的苏亭,“亭在东坡之上,前临二池,余弟世纶所筑。”

  龙潭映月:岷州卫城东五里龙王台洮河转弯处的水潭里,每逢秋高气爽的三五之夜,水面上荡漾着银色的月光,清澈见底。岷州卫城以东的张家湾、龙王台和包家堡子合称龙潭村,村名取自“岷州八景”之一的龙潭映(皓)月。史料记载,“又东北流五里经龙王台下,明郭之祐曾建桥于此,所谓洮上东桥(洮河东桥)。台上有郭公祠、龙王庙,久就湮矣。台下有龙王潭,每大旱,州牧下牌索雨,龙惊而辄得甘澍也。”

  岷山积翠:据《岷州志·山水》记载:“岷山:在城北一里。江水所出,洮水经其下,土色纯黑,四时有雪,不生草木。其西麓接四川界,相传神禹见长人,受黑玉于此。上有玉女祠。”《太平寰宇记》载:“岷山在县南(应为北)一里,山土黑无树,西有神女祠,洮河经其下,禹见长人受黑玉书处。”朱家沟西侧为玉女峰,与金童山南北对峙,山坡平台建有玉女祠,早就变成瓦砾遍地的废墟。洪武十二年(1379年)二月,明太祖朱元璋“遣使祭岷州岷山玉女、洮水诸神”,亲自撰写了《祭岷山玉女洮水诸神文》。

  西岭晴云:雨后天晴,山色如洗,云彩格外洁白。汪元炯《西岭晴云》:“晴峦高峙接三台,五色天衣次第裁。只恐仙人来往处,手持鸾尾扫层台。”二郎山共三个平台,“五色天衣”指五彩祥云,此诗描述的西岭晴云与二郎山有关。二郎山古名金童山,既有道教庙宇,又有道士修行的三清洞。今岷阳镇西云村,是西岭晴云的缩称,位于二郎山西麓,包括龚家堡、水泉和白马街3个自然村。

  南峰积雪:景点在今十里镇南小路村砚瓦坪依附的南山,与洮河北岸的岷山对峙,因光照不足,积雪不易融化,故名。有古诗云,“岷山多峭壁,寒色聚南峰。”

  北岸温泉:“灵泉温且旨”,古称灵泉,俗称北门泉,在岷州卫城北门外、洮河南岸。北门泉系南水泉,夏天清凉,冬天不结冰,“凡泉皆寒冽,兹泉独自温。”

  洮水流珠:欧阳忞撰文写道:“洮水冬初冰凝,圆如珠子,蔽水而下。”洮州八景和洮阳八景里也有洮水流珠。著名作家雷达在散文《天上的扎尕那》写到了洮水流珠:“记得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冬日,我曾在岷县看过洮河,只见贴近水面之上有一层冰粒,经阳光一照,像一条河上平行着的另一条银河,美丽绝伦。不知此景观还存在否?”

  “岷州八景”现幸存西岭晴云、东坡晚照、洮水流珠、龙潭映月4个自然景观。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