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甘肃地理

戈壁逐梦出平湖

2024-07-16 11:2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戈壁逐梦出平湖

  刘恩友

  走在戈壁新城,惊叹和自豪之余,在我心中更涌上一股强烈的敬畏之感。就在这里,有一群人,用双手和智慧,为荒凉之地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戈壁出平湖的画卷。

  时间回溯到60多年前的建设之初,人们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到处是荒凉,滴水都难找”描述这片荒凉之地。沙漠的风,肆意地吹过每一寸裸露的戈壁,试图将一切水的痕迹抹去。这是个年均自然降水量不足百毫米,而蒸发量却是降雨量二十多倍的戈壁城市。

  这片戈壁区域的新开篇是从国家对嘉峪关投来关注的目光开始的。1958年,国家在这里建设钢铁企业,并由此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当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把第一座炼铁高炉竖立在这块戈壁上之后,一代代嘉峪关人就开始在这里自力更生,用镜铁矿石为移民城市奠基,靠钢铁为移民城市立柱,用开发戈壁为移民城市铺锦,以血汗谱写戈壁发展的新曲……从此,这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嘉峪关下,古有筑城者用一砖一石筑起了驰名中外的明代嘉峪关长城,后有当代来自五湖四海的一代代嘉峪关人,甘当“钢城的开路先锋”,用自己的意志和勇气,从戈壁沙漠中夺回一片生机。建设者们不仅在戈壁上炼出了国家需要的铁、炼出了优质的钢、炼出了顽强的意志,还种下了树,引来了水,建起了一泓又一泓蓝幽幽的湖。

  把戈壁变成一座“湖城”,这种难度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绝无法想象的。建设者在戈壁荒滩上扎根,像劳作衔泥、啾鸣不绝的群燕,在茫茫戈壁筑起了长城脚下的这个“钢城大巢”——嘉峪关,又用勤劳的双手和创新发展的智慧,把这座戈壁新城建设成为湖光山色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绘就出一幅幅大发展的美丽画卷。

  史料中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像是一群当代愚公,建设者们移山填海,烈日下,汗水与砂石交织,铁锹与镐斧挥舞,一张镐,一颗心,看得见的湖水荡漾,草木葱茏,看不见的是多年的寒来暑往和春夏秋冬……现在这座戈壁上崛起的城市通过系统治理,已将昔日的荒滩河道变为连绵十多公里的城市水系。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我的目光已穿不透每一个湖边密密的树丛,这里的树木已经让游人迷路了;这里的石板桥、卵石路和潺潺流水已经弯曲成树藤的模样;这里的芦苇荡里不时有成群的鸟儿扑腾腾地飞起……曾经湖波泛舟梦,已成为现实。拾级登上与嘉峪关关城遥相呼应的“夜光楼”远眺,新城区的美景尽收眼底。河道北岸的桥头公园内,大小不一的湖水里,花树摇曳的倒影随水散开,荡起彩色的波澜,大湖小湖相生相惜,树木花草恣意生长。如果不是水中波动着祁连山的倒影,还以为置身于水乡江南了。一汪汪苇草,荡成波浪,随风涌动,完成了对戈壁沙丘的切割包围。翻山越岭、穿越戈壁远道而来的风沙,被这里连片湖水和林带所阻挡,于是偃旗息鼓了……

  白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蓝天白云;夜晚楼宇林立、繁星闪烁、湖泊闪亮、空灵幽远。在四周被戈壁包围的环境里,一座“湖城”就此诞生。

  这是一个“戈壁出平湖”的奇迹!

  平湖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戈壁的怀抱中,没有大河的奔腾,没有大江的壮阔,却带来了湿润的气候,滋养了周边的环境,吸引了迁徙的鸟类,孕育了戈壁新生态,成为全国游客的重要打卡地。

  太阳渐渐升高的时候,湖面上就泛起了金色光芒,站在湖边,仿佛能听到那些逝去的声音在耳边低语,无声地讲述着先辈们的过往。无私无畏的建设者在最艰苦的岁月中,几十年如一日,顽强奋战苦瘠,向荒滩要绿色,在戈壁建家园,接续在这块戈壁土地上书写着不朽的建设画卷……徜徉在片片平湖之畔,心中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轻触那冰凉的湖水,水面轻轻泛起涟漪,好像在诉说着它的故事……

  戈壁出平湖,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它见证了戈壁的变迁,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这是一曲永恒的赞歌,唱响在每一个勇敢追梦人的心中。在这里,每一滴水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每一片绿都承载着希望和梦想,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