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快递员"成邮政形象大使 方寸邮票讲述丝路故事
原标题:邮票上的嘉峪关
谢晓红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因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设市,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而命名,是国内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交汇的唯一城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中外闻名的嘉峪关关城、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新城魏晋壁画墓、国际滑翔基地、西部明珠气象塔、东湖生态旅游园区、讨赖河生态文化园、方特丝路神画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甘肃乃至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屡次晋身邮票、影视剧、央视品牌栏目等国家名片,成为其当仁不让的主角。
方寸邮票,展现大千世界。邮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展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在文明传承及文化宣传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城作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和中华历史文明标志,规模浩大、工程艰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地球上最壮观、最绵长的文化遗产。它也是我国邮票的重要选题之一。至今,我国共发行了包括邮票、小型张、邮资封、邮资片在内的长城元素邮品近200枚。其中嘉峪关关城及嘉峪关境内长城数次登上这方寸大世界,书写了嘉峪关这片土地的神奇与厚重。
位于嘉峪关市以西5公里处的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明长城西端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素有“边陲锁钥”“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堪称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以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也成为长城邮票的一个重要元素。
1979年6月25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T·38《万里长城》特种邮票的同时,发行了编号为T-38M的万里长城小型张。这张小型张的主图为山海关图案,图案背景为金色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蜿蜒起伏,背景图左上角就清晰地展示了嘉峪关城楼。同年8月25日,我国又发行编号为J-41的国际邮票博览会小型张,其图案沿用了T-38M万里长城小型张,山海关和嘉峪关仍为票面主要内容,票面加印“里乔内第31届国际邮票博览会”字样。这是嘉峪关首次登上国际名片。
嘉峪关战略区位突出,交通条件优越,是我国通往中亚地区的咽喉要塞,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兰新铁路等从此通过。
1996年9月,我国发行编号为1996-22的《铁路建设》邮票一套四枚,其中T4-2图为兰新铁路复线。票面上,一货一客两列火车蜿蜒在兰新铁路复线,气势如虹。而嘉峪关关城作为一个地理标志,被处理成兰新铁路复线的背景图案,放在邮票主图的后方。尽管由于票面所限,背景图案上的嘉峪关关城画面很小,无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嘉峪关城楼的细节,但其“天下第一雄关”的雄姿丝毫不减。而嘉峪关出现在表现甘肃特色乃至兰新交通主线的票面上,也足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长城是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保障,与丝路有着割舍不掉的渊源。2012年8月1日,中国邮政集团发行《丝绸之路》特种邮票1套,包括四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票面图案精选丝绸之路中国段极具代表性的遗迹和文物,着重强调约四千公里的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文化多元性、丰富性。嘉峪关关城作为丝绸之路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再次出现在《丝绸之路》小型张的背图上。
嘉峪关关城向来以其险要和雄伟著称。其“要”,体现在地理位置的险要以及城墙的坚固、结构的科学严谨上;其“雄”,则不能不说依赖三座城楼。关城内,高达17米的三层三檐式的嘉峪关楼、柔远楼、光化楼建于城台之上,雄踞西陲,俯视天下,成为人们对嘉峪关关城叹为观止的主要原因。这三座城楼,也成为邮票设计者的宠儿。
1997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编号为普-29的万里长城普通邮票,从1997年4月1日开始发行第一组直至1999年5月1日完成第5组,这5组邮票共21枚,每枚一个景观,完整地介绍了明代长城的概貌。在这组邮票中,嘉峪关作为一枚压轴邮票,备受世人关注。这枚邮票的图面即为嘉峪关关城之柔远楼和嘉峪关楼,面值为50元,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时至当时发行面值最高的一枚普通邮票。
对和平的守望是修建长城的根本原因。长城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柔远”即意为明王朝对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其中更多地包含了和平之意。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嘉峪关柔远楼不但登上中国邮票,还走出国门,登上外国邮票,成为世界名片。1991年8月12日,地处中美洲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发行一套纪念世界著名建筑的邮票,其中一枚小型张表现的就是中国长城,这枚小型张面值6美元,其中主图表现的正是秦始皇和嘉峪关柔远楼。尽管邮票设计师缺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把秦始皇和明长城放在了一起,但足见中国长城乃至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可见嘉峪关长城在中国长城之地位。
作为明长城西端起点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嘉峪关还数次成为邮资明信片的展示内容。1994年2月1日,国家邮电部发行编号为YP-13的《甘肃风光》邮资明信片,其中第一图背面图案及邮资图即为嘉峪关之雄姿。
提到中国邮政,提到邮票上的嘉峪关,就不能不提新城魏晋墓。上世纪70年代,一支牧羊鞭撬开一个神奇世界,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地下画廊”的新城魏晋墓得以开掘。古墓葬出土的600余幅彩绘壁画,真实绘制了中国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状况,内容包括牧畜、农耕、兵屯、狩猎、驿传等,其中有一幅图,由于其史料价值的可贵,在其后成为中国邮政的绝对主角,它就是出土于新城魏晋墓5号古墓的“驿使图”。
“驿使图”绘制于一块砖面上,一个邮驿使骑着红鬃马,头戴进贤冠,身穿右襟宽袖衣,足蹬长靴,左手举木牍文书,右手执马缰,驿马四蹄腾空,信使则稳坐马背飞奔传递。这幅壁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
1982年8月25日,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我国发行了编号为J85M的“驿使图”小型张一枚,票图古朴、典雅,契合纪念主题,一面世就受到集邮者喜爱,“驿使图”从此悄然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1994年,原国家邮政储汇局发行首款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借记卡性质的储蓄绿卡,卡面上又选用了文化底蕴深厚的“驿使图”。该卡将中国的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不仅突出了邮政的历史渊源和信息传递特色,也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绿卡也因此在众多银行卡中别具一格,被一些集卡爱好者和美术界专业人士誉为“五星级”卡面设计。
2006年12月,我国发行编号为2006-27J的《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一枚,以驿使图为图案的邮政储蓄绿卡再次出现在票面上。
2007年3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编号为2007-9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邮票》,票面上表现的是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卡面上的画面也使用“驿使图”。
“驿使图”,还以其所代表的鲜明意义,成为许多地方邮局纪念邮戳的首选图案,随着各色邮品走遍全国各地。
嘉峪关,也由此走向全国各地,被不同地区的人们所认识。一些集邮爱好者通过邮票了解了嘉峪关,为嘉峪关的魅力所吸引,专程慕名前来,踏访邮票上的嘉峪关。
王宏伟是《中国集邮报》的专职记者,更是一位执着的集邮爱好者,尤其喜欢长城邮票。他热衷于考察邮票原地,曾在2007年利用国庆假期来嘉峪关,寻访邮票上的嘉峪关,并连续在《中国集邮报》发表5篇与嘉峪关有关的文章。
2012年1月1日,王宏伟再次踏上“寻访邮票上的长城”系列采访和集邮之旅,从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虎山长城开始,至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结束,行程2万余公里,对虎山长城、山海关、老龙头、黄花城、八达岭、居庸关、嘉峪关等所有上过邮票的20余处长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式地寻访。他考察邮票上的长城与实地长城的变迁,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到相关邮局加盖了邮戳和寄发了纪念封,同时与当地邮友进行交流。经过十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12年10月31日抵达了“寻访邮票上的长城”的最后一站——嘉峪关,完成了这一次跨越八省(市、区)的系列采访和集邮之旅,并在长城脚下与嘉峪关市集邮协会、酒钢集邮协会以及从武威赶来的众多集邮者一起举行了庆祝仪式。
邮传万里,国脉相系。嘉峪关,以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登上邮票;邮票上的嘉峪关,也对宣传嘉峪关、甘肃乃至中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奋进中的嘉峪关,正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事业,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2024-08-26盘点定格在古人画笔中的夏天 每一幕都自带清凉感
- 2024-08-20石窟寺如何避风雨?多国专家研讨文化遗产保护治理
- 2024-08-20【小陇画报·289期】夏“瞰”临潭 山川如画
- 2024-08-20【陇拍客】陇海铁路峭壁上的“蜘蛛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