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争相造访的陇上“绿宝石” 山水究竟有多美
原标题:四季景殊马衔山
“六月寒流千涧雪,一天香散万岩松” 是宋代一位诗人对新营西端十公里处的绿色屏障马衔山的生动描写。
马衔山是祁连山东延的余脉,榆中县志记载原名叫空头山,二十世纪70年代出土的唐朝《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铭》记载为薄寒山,宋代的史料上书写为马衔山,《明史》上书写为马寒山,到民国开始称马啣山。现在,当地民间仍广泛称呼“马寒山”。
马衔山距离兰州市65公里,海拔3670米,是榆临交界的分水岭,呈西北东南走向,山顶呈平川状,宽约十公里、长约五十公里,是陇中最高的山脉,素有陇中屋脊之称。也是陇中原始森林覆盖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林区之一,又被称为“陇上明珠”。
马衔山岭壑峦峰交错,山顶有大小涝池,山腰有清泉两眼,人称金龙池。马衔山植物分布特征明显,海拔2200-2400米为桦树杨树组成的阔叶林带;海拔2400-3200米为云杉针叶林带;海拔3200-3500米为杜鹃山柳组成的亚高山灌木林带。马衔山上有白雪皑皑,银海波澜,下有芳草萋萋,松柏参天。芳草盖地,群峰竞秀,谷沟峦峰,景色不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涧下溪水叮咚若琴奏,峰端鸟语玲珑似仙境,真是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
马衔山风景优美,既有华山险,也有黄山秀。有石窑门、小石马、金龙池等人文局部景观。
春末,山峦古树残雪不减寒,半山苍翠犹可餐。炎夏,老树如盖不见天,鸟语花香醉其间。深秋,红叶似火逐渐燎原,转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寒冬,整个马衔山白雪覆盖,犹如玉龙横空出世,山涧冰挂满眼,行走其间,雪落有声,一片寂然。
马衔山风景也以“奇、秀、高、寒”而名。
高,马衔山海拔3670.3米,是陇右黄土高原最高峰。寒,为高寒阴湿区,无霜期为67-90天,每年除盛夏(六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以外,常能看到皑皑白雪盖在山顶,被山下乡民称为“绿色水库”,为涵养水分,调节当地气候发挥重要作用。古金县八景之一的“寒山积雪”就来源于此。奇,奇特的地貌,在海拔3500米以上及山顶上,就能看到一片片因寒冻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冻丘地貌,以及一块块因为反复冻胀而斜立的巨石,“石海”既有古代冰川,也有现代冰川遗迹。在兰州是唯一的冰川遗迹,为冰川科学考察提供了依据,是科考冰川演变的活化石。秀,到了春夏季节,闪烁着银光的山峰,半山腰苍茫如黛的秀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诗如画。马衔山冰雪线以下,松柏连绵,树木茂盛,远眺山峦苍翠,一览群山小。近看树木阴翳,岚气随风,仿佛是黄土高原上绿色起伏的海洋。五颜六色的山花相互辉映,涧溪叮咚,鸟语増幽,构成一幅壮丽迷人的画卷。
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马衔山往往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山上风云变化莫测。起初你看见蓝天白云,峰峦高耸,钟灵硫琇,宛如处子。但忽然之间,山谷白云迅速飘起,飘上天空,很快就变成铅色云块,风翻浪涌,马衔潜形。接着,雷鸣电闪大雨倾盆。马衔山风云以快、猛、雄浑而著称,在清乾隆年间,有诗人写道:
马寒直上插群窿,万叠清光混太空。
银海波澜涵夏日,玉龙鳞甲老秋风。
雨余祗见双尖净,夕阳回看匹练红。
料得幽人高卧稳,此生疑在广寒宫。
被视为“金邑之福地,兰垣之屏障”的马衔山,人文底蕴深厚,有小石马、三瓶蜡、金鸡洞、石棺材、石窑门、金龙池、千年瞎莽等神话传说。相传汉武帝刘彻、隋炀帝杨广巡视狄道曾在此围猎,唐朝边塞诗人岑参、高适都到过马衔山。在宋时西夏国王赵元昊“举兵循阿甘尽破兰州诸羌,南略地至马寒山筑城瓦川,瓦川会留兵镇守,绝西番与中国通道”,视马衔山为他得陇望蜀的第一站。明代朝廷“钦赐马寒山为牧马草场”给兰州肃王,肃王在马衔山下辟山庄、牡师苑,设立贡马营等。
明代福建南安知府陈奕禧曾这样写道:“马寒山飞翔县南,绵横数百里,崒葎苍翠,峰峦高峻,岩岭回互,霞霭氤氲 ,松柏披体而不见骨,冰雪凝寒而莫知年。白日照掩,光之,有气凌乱,俯睇众阜,神灵不牟,河湟之间,兀然名山。”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时,规定“东到百草园,南至石鼓岔,西至尧沟,北至大峡口为保护区,历奉宪禁……勿许翦伐”。民国年间,省政府设立森林会和山林保管委员会看护、封育森林,有个乡长砍树10株,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就亲自批文法办。1941年,电影艺术家郑君里来到榆中拍戏,望着由近而远的马衔风光不禁赞叹是“黄土掩盖的绿宝石”。二十世纪80年代,马衔山从东起新营五台山,西至阿甘豹子岭面积约28万公顷划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原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正(黎泉)为马衔山题字“寒山雪韵”。著名书法家黄汉卿也为马衔山题字“浏岚拱翠”。
栖云柳
- 2024-08-31汉武帝为庆祝喜提“天马” 在甘肃修了座长亭写了首歌
- 2024-08-31解“牍”两千年前贡物风波 西域使者为何向朝廷申冤
- 2024-08-31雍正时甘肃亏空达29万两 扣压文武官吏俸工捐还
- 2024-08-31霍去病出师击破匈奴处 修起海拔最高的汉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