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守正创新 勇攀文艺高峰
原标题:【文化视点】守正创新 勇攀文艺高峰
《长空之王》剧照
《长空之王》海报
编者按
近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推荐参评的3件作品入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获奖名单,包括电影《长空之王》、音乐剧《飞天》、歌曲《枕着光的她》。本版专门推出相关作品述评文章,以飨读者。
音乐剧《飞天》——
演绎时空交互的敦煌旋律
朱爱
大型原创音乐剧《飞天》,立足敦煌,立意飞天,运用直击心灵的音乐语汇,以时空交互的方式,讲述了心怀莫高窟的坚定“守护人”与憧憬莫高窟的艰辛“赶路人”之间穿越千年的“爱”。该剧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共同出品,中央民族乐团联合制作。
音乐剧,重在用音乐语汇去阐述故事。作曲家三宝在创作的过程中,以中国音乐元素为创作基底,将东西方音乐文化贯穿全剧音乐线索,并融入浓郁的地域音乐色彩和佛教音乐元素。每一个音乐唱段、旋律编排都与故事线条紧密结合,音乐情绪随着剧情层层递进,创作出了一部“既东方,更中国”的新时代中国音乐剧。
音乐剧《飞天》围绕着“在音乐中做文章,从文章中找音乐”的创作宗旨,以《鹿王本生》《千钉求法》《入海求珠》《舍身饲虎》四个本生故事为主要故事篇章,中间穿插些许壁画元素作为戏剧冲突和故事线索,故事情节层层递进,每一句歌词、每一个独白都围绕音乐展开。该剧亮相深圳文博会艺术季时,增加了《骷髅》篇章,整个音乐剧更加完善。
序曲《从前有个地方叫敦煌》。明净、空灵的铜钵声先声入耳,庄重、沉稳的低音和声使得整个剧场安静了下来。紧接着带有西域色彩的中提琴旋律悠然响起,配合富有盎然生机的乐队和声,悄然把观众的思绪拉回到了茫茫戈壁中的绿洲——敦煌。“从前有个地方叫敦煌,从前有个叫作敦煌的地方……”混声合唱缓缓随乐而出,唱词与音乐旋律高度融合,突出情感抒发,带领听众“伸出臂膀,且把它当作翅膀,凭着一点点想象,就能和飞天一样”,拥抱敦煌。伴随着融入佛经诵咏色彩的合唱尾声,主题旋律与听众产生共情,故事情节和音乐情绪慢慢推进。
唱段《凤侣鸾俦》。作词家关山采用清代小说《好逑传》第十六回:“何不与舍侄女竟成鸾俦凤侣,便完了一件百年的大事?”典故为名,融入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天人形象“乾达婆”和“紧那罗”,运用中国式浪漫演绎这对神仙眷侣如鸾凤般相携做伴的美妙乐舞生活。轻快、诙谐的弦乐演奏,营造出了一个富有想象的天宫世界,极具难度的器乐化歌唱旋律,被两位演唱者完美演绎。横向的音乐旋律,纵向的和声编排,为音乐剧增添了出彩的戏剧冲突。
唱段《巴黎与敦煌》。作曲家运用极具巴洛克音乐特征的呈示性旋律,将听众带入了快节奏的巴黎,合唱的独白与“赶路人”的心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寓意着“赶路人”所面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而《敦煌莫高窟图谱》就是“赶路人”毅然决然的抉择,他踏上了跨越山海的寻“爱”之旅。
《飞天》独唱。看似柔弱的“守护人”,将心中浓浓的执念与爱,幻化成她克服恐惧和纷扰的勇气。富有诗意的唱词结合不断扩大、明亮的音乐和声走向,铿锵有力的抒情女声独唱,将坚韧不拔的女性“守护人”形象具象化呈现。《骷髅》独唱,诙谐调皮的小调和声与明亮乐观的大调和声编排,将“赶路人”年轻自信且满腔热忱的心态完美表达,足见作曲家对音乐的掌控与自我见解。
唱段《夜半逾城》。《飞天》主题旋律再次被合唱团哼鸣响起,编剧借用佛传故事《夜半逾城》表明了“赶路人”不畏艰辛、披荆斩棘奔赴敦煌的赤诚之心。对白加演唱的陈述方式推动着剧情的发展,高难度的混声合唱衬托着音乐情绪,将剧情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唱段《老朽》,中东鼓鲜明的节奏将听众们的思绪拉回到下一个故事,“赶路人”在旅途中已然疲惫不堪。迷茫的“赶路人”歌唱着心中的疑惑,合唱团铿锵有力的召唤独白与“乾达婆”和“紧那罗”的诙谐调戏,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对比。迷茫的年轻“赶路人”克服困惑,坚定地朝着莫高窟奔赴而去。
女声独唱《痴心》、男声独唱《余温》和男女声重唱《我在梦里见过你》。穿越梦境的情感互动,跨越山海的灵魂契合,“守护人”与“赶路人”凭借着一颗痴心与深情,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了“热爱”。正如歌词所唱“有多少灰烬,就有多少余温”,余温转化成了能量,成为推动一代代“莫高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守护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长线条的音乐表达,频繁的转调变化,歌词与旋律的高契合附着,推动着音乐情绪的表达与递进,将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爱”与“奉献”表达得淋漓尽致。
尾声《飞天》合唱版,与序曲所呼应的庄严音乐色彩被无限放大,撼动人心的音乐和声飘向整个剧场。跟着飞天,更多的“赶路人”和“守护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跋涉山水走向了“热爱”。这一章节运用恢宏庄严、撼动心灵的诵咏之声,将音乐氛围在层层递进中推向了高潮,在萦绕耳边、久久不能消散的余音之中结束了全剧。
大型原创音乐剧《飞天》以“大爱”立意叙事,打破时空界限,利用现代舞美技术,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敦煌石窟的无穷魅力,令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情感共鸣油然而生,获得独特的艺术体验。(本文配图均为《飞天》剧照,由兰州大剧院提供)
电影《长空之王》——
新时代试飞英雄的群像书写
赵洋 赵国春
《长空之王》由刘晓世执导,王一博、胡军、于适领衔主演,这部电影讲述了雷宇等中国新一代试飞员在队长张挺带领下参与新式战斗机试飞工作,在不断挑战极限过程中自我成长的故事。该片以飞行英雄群像为缩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新时代的航空报国精神。
英雄群体的生活化描摹
电影《长空之王》以日常生活为切口,通过有趣和接地气的细节描绘,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英雄形象。影片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年轻飞行员空中试飞的英雄时刻,更以细腻的笔触着眼于日常、微小和常态化的生活,淡化了英雄人物的距离感。通过这些场景,表现了试飞员朝气蓬勃和活力四射的青春风貌。
电影还巧妙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符号来凸显人物形象的性格特质与精神信念。雷宇房间的冲浪板暗喻了其内心对冒险与挑战的追求,冰箱上的战机魔术贴、送给军医沈天然的飞机模型直观展现了雷宇内心的飞行梦。魏总工头上的“小辫子”、他在烟盒上面书写的公式,不仅仅是战友间成败博弈的象征,更体现了工程师精益求精的精神。队长张挺家中摆放的他与前队长老陆的合照,反映着真挚且深厚的战友情谊。这些生活细节和日常片段所形成的影像感染力,增强了英雄的生命力,让观众可以轻松地带入自我情感并形成共鸣,进而使得英雄形象直击人心。
“双主角”的张力塑造
从人物关系架构上看,这部影片创新性地采取了“双主角”的设定,开篇便埋下“双雄争霸”的伏笔,随着剧情的推进,雷宇和邓放的较量在三次试飞中正式拉开帷幕,形成了鲜明的叙事张力。
第一次试飞中,雷宇因过度试验导致飞机遭遇险情,在慌乱跳伞时未拔数据卡而导致重要数据丢失。他归队后,邓放的一句“本事不大,脾气倒不小”成为双方矛盾爆发的导火索。第二次试飞,邓放认为自己飞行经验更丰富,对队长张挺选择雷宇一同试飞感到不满,进一步加剧了他对队长的误会和对雷宇的敌意。直到队长牺牲,雷宇背负重伤带着数据归来时,邓放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他在病房里为雷宇擦靴子,从心里慢慢接受这名战友。第三次试飞,明知复飞任务的危险指数极高,雷宇与邓放仍选择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一直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的他们,这次选择并肩作战,由邓放在后舱配合雷宇完成试飞任务。然而飞行过程中战机在空中意外撞鸟,两人命悬一线。雷宇为了保护战机与战友,运用高超飞行技术克服险情,最终带着极限数据与受伤的队友安全返航。而邓放最后对于雷宇的敬礼,既是对此前情节的呼应,也是一段关系升华的标志。
纵观全片,雷宇与邓放的关系经历了从冲突到和解的转变,与台词“你是我最好的对手,也是最好的战友”形成呼应。这种互动关系形成一种动力势能,推动情节向前跃动,进而使全片形成一个动态的叙事有机体,强化了文本内部的戏剧张力与情感逻辑。
成长话语与中国精神
不同层次的成长话语,是该片的一大亮点。影片中雷宇的出场伴随着年少轻狂的气息,在三次试飞中,他从任性冲动到挫败后逃避,再到发挥专长再次挑战并最终顺利完成“启程—归返”的英雄任务,试飞员的魄力与勇气进一步彰显。在这一过程中,雷宇的成长呈现出一道弧线,不仅实现了从莽撞冲动到独当一面的个人蜕变,也完成了由个体到集体的融入。影片不仅清晰呈现了英雄的个人成长,还通过试飞员从“勇气型”到“技术型”再到“专家型”的蜕变、战机从歼10C到歼16再到歼20的升级,共同勾勒出航空事业发展的壮丽图景。
在叙说“成长”主题的同时,影片也对中国精神作出生动的诠释与注解。雷宇在安稳工作与试飞事业的抉择中毅然决然选择后者,传递了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沈天然在大义与私利面前勇敢地作出抉择,映射出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张挺在个人安危与家国安危的抉择中舍生取义,诠释了“性命加使命,就是最好的生命”的理念。尽管张挺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但他身上的英雄气韵生生不息。
该片不仅在创作层面上构思巧妙,在宣发层面仍可谓独具匠心。特别是在其发布的三张海报中,战机与松、梅、竹交相辉映,刚柔并济,展现出试飞员们如“岁寒三友”般的坚韧不拔与铁骨铮铮。他们身为“刀尖上的舞者”,追求卓越,一次次挑战极限,为梦想与荣耀而战,从未停歇。
歌曲《枕着光的她》——
温柔而浪漫的生活之歌
陈继荣
由易家扬、临渡和赵棠舟共同创作的歌曲《枕着光的她》,在任素汐娓娓道来的演唱中,登上了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自首演以来,这首歌曲得到了广大听众的一致认可。
“诗言志,歌咏言”。歌曲,作为一种极具群众性的音乐体裁,较之纯音乐,它的歌词有着明确的指向性。正是因为词曲的有机结合,歌曲可以将抽象的思想、情感转化为可听的具体音乐形象。《枕着光的她》,在歌词的创作上,作者不拘泥于传统的对仗句式,而是用散文诗的形式,述说着对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歌词叙事性与抒情性兼具,简单、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从而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声依永,律和声”。一首音乐作品的成功与否,其演唱(奏)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唱者任素汐以其独具魅力的嗓音,为这首歌曲披上了一层梦幻而浪漫的面纱。在歌曲的轻声吟唱部分,她以细腻入微的演唱技巧,将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都赋予了生命,仿佛是一位浪漫的诗人,用声音描绘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任素汐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音色的细腻变化以及情感的层层递进,将歌曲中的坚韧不拔与心怀希望展现得浪漫而壮丽。这种将个人情感与音乐作品完美融合的能力,不仅展现了她作为一位杰出歌手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她在音乐创作与演唱方面的深厚底蕴。
《枕着光的她》通过对“枕着光的她”这一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一种面对生活挫折与磨难时,依然怀揣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歌曲中所传达的情感真实、细腻、深刻,无论是旋律、歌词、伴奏还是演唱,都紧密围绕着歌曲的主题与情感进行构建。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能够激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坚守内心的光芒,寻求自己的理想。其次,作者从“回家的孩子”这一角度,将老人的幸福生活比作看到的一幕童话,其实这正是当今社会提倡的良好家风的一种体现,正所谓身教言传,老人和谐的家庭氛围必将给子女树立学习的榜样。
如果说作者在主题选择上做到了品格美,那么在具体的音乐表现手法上也有着别出心裁的形式美。作者打破了以往艺术歌曲占主导的思维模式,将民谣音乐的质朴与流行音乐的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清新、质朴且贴近生活的感觉。这种表现形式的转变,有利于扩大作品的受众面,可谓雅俗共赏。可以说,在民谣作品中,这首歌曲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枕着光的她》从表面来看,写的是两位老人的幸福生活,实际上映射着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家庭的日常生活。它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正是因为作品表达的是人民群众的心声,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如歌中所唱“日子偶尔有伤疤,也能从里面长出新枝丫”。
链接——
《枕着光的她》歌词
透过窗看一幕童话
枕着光芒的云下
晚风轻轻地吹过她的银发
他笑着等她一起慢慢走回家
幸福有时候不说话
总在平凡里发着芽
就算日子偶尔有伤疤
也能从里面长出新枝丫 对吗
枕着光的她往前走
路上难免风吹雨打
叫上一声老伴啊 便有人应答
她就晓得到了家
等到岁月把皱纹缝成一朵花
他们挽着手把生活过成一幅画
可能她一千帧的芳华
都绣在了心里吧 陪伴是回答
他婚礼上对她说别哭
他病中对她说别哭
爱是两个小人儿遇上
都在努力给对方照个亮
等到岁月把皱纹缝成一朵花
他们挽着手把生活过成一幅画
可能她一千帧的芳华
都绣在了心里吧
枕着光的路上有个他 不怕
- 2024-12-11让古老敦煌医学绽放时代异彩——走进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24-12-11甘肃非遗进校园:“小孩哥”演绎古老文化
- 2024-12-11陇拍客|山丹:顶风冒雪保畅通
- 2024-12-11“天水麻辣烫”推动文旅发展 入选全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