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地蹦子”舞出新春“年味儿”
原标题:“地蹦子”舞出新春“年味儿”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冰
中国甘肃网2月5日讯 据嘉峪关日报报道 春节,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总是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社火表演,无疑是春节期间一道绚烂无比的文化盛宴。在我市,有一种独特的社火舞蹈——地蹦子,它不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市深厚文化底蕴的瑰宝,见证了我市传统艺术的璀璨传承。
“地蹦子”,又叫“老社火”、“跑打场”、“秧歌子”,是流行于我市民间的一种古老集体舞蹈,被誉为舞蹈中的活化石。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峪关“地蹦子”代表性传承人王克荣介绍,他从小就在嘉峪关长大,对“地蹦子”非常熟悉。从15岁开始,他就跟随村里的老人学习跳“地蹦子”,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王克荣表示,“地蹦子”有着令人沉迷的独特魅力,每次跳起来都让他感到劲头十足、非常开心。
春节期间,在演练现场,队员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头戴精美的头饰,脸上的表情专注而热烈。随着阵阵鼓声,他们在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认真地进行着舞蹈排练。“地蹦子”的舞蹈动作虽然朴实,却充满了力量与美感。队员们随着锣鼓的节拍,时而跳跃,时而旋转,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有力。他们的脚步在地面上蹦跳,仿佛在与历史对话,给古老的艺术形式赋予新的生命。
“地蹦子”起源于古代的祈福或祭祀仪式,人们通过舞蹈来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历史的演变,“地蹦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说唱、舞蹈和戏剧元素,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舞蹈动作朴实矫健,跑跳花样丰富多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嘉峪关“地蹦子”的表演者钟秘芹告诉记者,“地蹦子”并不仅仅是蹦蹦跳跳那么简单,它代表着五谷丰登、接地气、活地脉的美好寓意。今年春节期间,他们进行了多次成功的表演,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这让她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决心。
嬗变至今,“地蹦子”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原本扮演的田间地头的农人角色变成了鼓子、拉花、和尚娃、傻公子、丑婆子。不同的角色在“地蹦子”里面的作用、扮相、妆容也都不同。通过七十多组队形变化,展现出一种朴实矫健的舞姿。区别于我国传统戏剧有着固定的唱本和内容,“地蹦子”主打一个随机。人们伴唱民间小曲或当场现编歌词演出,说唱内容丰富多彩,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辛勤劳动后丰收的喜悦。
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王克荣表示传承“地蹦子”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他应该做的事。他打算通过搞培训、演出和文化交流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这一传统文化。同时,他还在思考如何让“地蹦子”更加吸引人,打算尝试将其与现在的舞蹈、流行音乐相结合,搞出点新花样,把“地蹦子”更好地传承下去。
- 2025-01-14探寻敦煌文化里的“蛇”元素
- 2025-01-14在古郡敦煌“猫冬” 多元文旅形态受青睐
- 2025-01-14(新春见闻)“飞天故里”酒泉高校“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 2025-01-14甘肃非遗亮相“铜奔马故里”武威预热年货节
![](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770.png)
![西北角](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ibeijiao2.png)
![中国甘肃网微信](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xin2.png)
![中国甘肃网微博](http://www.gscn.com.cn/home/2019/images/icon-erweima-weibo.png)
![微博甘肃](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bogansu2.png)
![学习强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uexiqiangguo2.png)
![今日头条号](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jinritoutiao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