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旅游贴士

以“红色讲堂”传承精神密码

2025-03-31 10: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承载着初心如磐的信仰力量、使命在肩的奋斗印记、血脉相承的为民情怀。新时代新征程上,“红色讲堂”既是激活历史记忆的“时空隧道”,更是淬炼党性修养的“精神熔炉”。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动能,让精神密码融入时代脉搏,激励党员干部在传承中擦亮忠诚底色。

  着力筑牢信仰之基,让红色讲堂成为立根铸魂的“灯塔”。“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革命家书、英雄事迹、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是一座富矿,红色讲堂的核心使命在于培根铸魂、固本培元。要将红色讲堂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建立全链条学习和成果巩固的制度,确保教育常态长效。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执着,深学细悟红色文化,入心传承红色基因。要带着信仰学,从“半条被子”里感悟为民初心,在“半截皮带”中体悟忠诚品格,于“八角楼灯光”下思索真理之光,把井冈山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干劲头,将长征精神融入改革攻坚的破局勇气,让红色故事成为滋养党性的“精神钙片”。

  着力创新表达方式,让红色讲堂化为凝心聚力的“火炬”。“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传承精神密码既需坚守本真,更须与时俱进,关键是要把握“守正创新”的方法论,推动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奔赴”。要探索技术赋能,制作“微动漫”“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让红色教育突破“纸面”、跃上“云端”、走进“指尖”。对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而言,要善用群众语言、创新互动场景、拓展教育半径,推动红色讲堂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网络,把“大理论”转化为“小故事”,用“家常话”解读“大政策”,以“身边事”印证“大道理”,让红色教育可亲可感,让教育成果可见可触,让精神火种撒遍每个角落。

  着力推动成果转化,让红色讲堂成为践行使命的“沃土”。“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红色讲堂的终极价值,在于将精神密码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践伟力。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建立健全红色教育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争当攻坚克难的“突击手”,将焦裕禄精神具象为整治作风顽疾的勇气,用塞罕坝精神指引绿色发展的实践,在重大项目推进中彰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要甘做服务群众的“孺子牛”,以张思德为榜样办好“关键小事”,以黄文秀为镜子走好“赶考之路”,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李昭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