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人文之旅

【文化·旅游】武都:“别有洞天”之美

2024-12-26 15:40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文化·旅游】武都:“别有洞天”之美

  文/刘志宏

  这里既有北方的雄浑粗犷,又有江南的小家碧玉;既有绿水青山,又是红色福地;既靠丝绸之路经济带,又连长江、成渝经济带;既有豪迈的北方号子,又有悠扬的采茶小调,是甘肃南下入川的必经之地。这里,就是美丽的陇上江南——武都。

武都区裕河镇

  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让这里佳景遍布,绚丽多姿、美妙神奇的万象洞、水帘洞、朝阳洞正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

  第一站:万象洞

万象洞

  来陇南前只知桂林有溶洞,谁知咱们甘肃也有,也是喀斯特地貌。万象洞,近在咫尺,带着对万象洞的无限憧憬,相邀好友一路同行,驱车前往,开始了探寻之行。

  万象洞位于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杨庞村的半山腰。驱车出武都城,沿着白龙江下游方向而去,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即可看见白龙江南岸半山腰上的万象洞景区。该洞已有2.5亿至3亿年的历史,因洞内石钟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丛生,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故名“万象洞”。

  边走边看,不经意间顿感眼前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形若苍穹的洞口突然就出现在眼前。

  洞口低矮狭窄,感觉洞内昏暗潮湿,深不可测。顺着崎岖不平的台阶,高一脚低一脚摸索着往前走了十几步,忽然,眼前色彩缤纷,美轮美奂,这是何等美妙的仙境,各类石笋、石柱像是午夜的森林,一下子占据了所有的视野。

  往前走大约100米,仿佛进入梦幻世界,洞壁上酷似绘画、雕塑的图案造型,或像瀑布泻珠,或似古松迎宾,或如日照雪峰,或同田园风光映入眼帘,令人赞不绝口。距洞口约40米处,有一神态自然、逼真的卧牛巨石,体高近两米,昂首望去,有一透光的洞孔,夜见星月,昼见云日,名曰“犀牛望月”。再向前走,穿过崎岖的弯道,见五座高低粗细差别不大、形似宝塔的石柱,如白玉雕琢,拔地凌空,取名“五岳朝天”。再过一洞,只觉洞内寒气袭人,有清泉从石壁石隙中涓涓流出,聚而成池,池水清冽甘美,深不可测,传说是太上老君炼丹时凿制而成,名为“炼丹井”。

  边走边看,巨大的石笋、石柱巍然耸立,站在“大厅”中央天然形成的小石桥往下看,桥下一片天然池水。走上小石桥,站在桥上看风景。依托这些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不同明暗色彩的灯光照射下,给这些原本就让人目瞪口呆的景致增添了梦幻色彩。

  洞内钟乳石琳琅多姿,形态逼真,我们边看边琢磨,真是让人如痴如醉。正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耳边就传来了叮叮咚咚的水声,循声望去,前面像一个浅浅的河湾,在灯光的照射下,水面闪着光芒。走近一看,这地方叫“卧龙坝”。卧龙坝坦荡平阔,无遮无盖,像是龙宫家族的栖生地。一双对称的洞眼,虎虎有神,视为龙眼。活灵活现,宛若神工鬼斧精雕细琢而成的两条巨龙蟠伏坝中,龙脊崛起,鳞甲灿烂,全身金黄,仿佛触之即飞。

  行进间,只见偌大一个洞内只有右前方有一个小洞,高不足1米,洞口潮湿泥泞,凉风习习。这便是“风洞”,过了此洞便是“天宫”了。洞小且深,须弯着腰,侧着身才能进入。进入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宛如遨游东海龙宫一般。

  一路上,各类钟乳石形态多变,已定名的就有270多处,有些一眼就能看出像什么,有些稍加揣测便也知晓,还有的甚至正反两面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效果,奇幻异常。

  已经开发的万象洞进出只有一条栈道通行,需原路往返。顺着栈道原路返回,看着眼前斑斓的世界,蕴藏着自然界最深的秘密,不禁想起溶洞最初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被发现的?返回途中,朋友娓娓道来: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由此得名喀斯特地貌。

  所谓喀斯特地貌,指的是一种水对岩石溶蚀的自然过程,这是一种地壳作用。被誉为武都明珠的万象洞就是一处典型的地下喀斯特溶洞。

  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早在3.5亿年前的古生界石炭系之石灰岩地层中就开始了。而武都又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特征,白龙江水系流经在千百亿年间,不仅拥有良好的地下水源,且地表植被茂密,又为万象洞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第二站: 朝阳洞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正是角弓镇的真实写照。角弓镇是武都的“西大门”,地理环境优越,境内物产繁多,人文底蕴浓厚,盛产大米和菜籽油,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秀丽多姿的朝阳洞就坐落于此。

  朝阳洞位于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陈家坝境内。朝阳洞坐西向东,每当朝阳初升,阳光射入洞内,故名“朝阳洞”。

  隔河遥望,半山腰的朝阳洞,只见那亭台楼阁瑞气氤氲,奇石林立气象万千,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阶州直隶州续志》记载:“朝阳山,在州西八十里,明初有老禅卧化于石洞中。”在陈家坝过铁索桥,沿林中小径拾级而上,可见两株巨大的青杨端坐路旁。这是植于明代的两株40多米高的古树,据说已有500多年。

  沿着栈道拾级而上,领略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的绝好胜景,金黄的叶子在浓密的绿叶间格外鲜亮,松树和柏树你挤着我,我挨着你,密密匝匝,在阳光和微风中,吟唱着生命的赞歌。

  经过小径曲折盘旋,转折数次,即到一大洞前。相传,洞窟始凿于唐代,有大小洞窟26窟,塑像百余尊。窟壁有大量壁画,洞前有楼阁,凉亭等建筑。近年来塑像及崖前建筑大部分修复,面貌焕然一新。

  洞不是很长,进洞后蜿蜒上行10余步便出头。右傍两窟,泥塑彩画,细腻生动。雕花门旁,是集句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书法文意与洞前幽雅的环境浑然融为一体,给人以独特的幽静之感。

  再往前行,便来到“卧仙宫”。进入后,只见卧仙头北脚南,一手托面,一腿微收,神态自若,安然酣睡。出“卧仙宫”向前数米,是“望鹤亭”。楼有上下两层,飞檐下悬挂着几只风铃,山风悠悠,铃声不绝于耳。楼后有一窟,称为“圣母殿”,内有9尊塑像,有正襟危坐者,有执笔聆听者,有怀抱婴儿者等,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走出“望鹤亭”,可步入依崖而建的亭内,又各有一窟,分别为“玉皇殿”和“药王殿”。接连过数洞,直至最高洞窟。从崖壁窗口下看,稻田碧绿,村舍交错,好一派大美风光。

  一旁的游客纷纷用相机记录大自然的美好。大河上下数十里的美景尽收眼底,陇南独有的山川形貌,在这里得到了集中展现。绵延逶迤的一座座青山在造物主的巧妙安排下,排布于广袤的苍穹之下,是那样的大气,那样的雄壮。

  来到朝阳洞景区,观鹤楼一定不容错过。从观鹤楼向下看去,可看到仙鹤晴空翩翩起舞、早晚觅食在附近的白龙江和村寨边的田野,为朝阳洞平添了几分古色古韵。

  第三站: 水帘洞

水帘洞

  水帘洞位于武都区城北3公里处的城郊五风山南麓,北峪河北岸。从远处眺望,树木参差,隐约可见楼阁悬空,立柱井然,嵌于悬崖峭壁之上,奇特惊险。

  驱车出城,一路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中行进。窗外一座座山峦此起彼伏,白云宛若玉带缠绕其间,云雾时而将山峰遮挡,时而又好似薄纱笼罩使其若隐若现。暖暖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虽然已是冬季,但仍能感受到田野勃勃的生机。

  和友人一路谈笑风生中,不知不觉中便到达目的地。舍车步行,抬头仰望,起起伏伏的山脉,与嵌于峭壁之上楼阁纵横交织,美不胜收。

  据史料记载,水帘洞始建于唐朝,明末清初重建,雍正六年(1728年)重建,乾隆年间进行了补修。

  水帘洞的主要建筑楼阁窟龛分两路,自下而上,左路依次为三霄殿、关圣殿、伏羲殿,右路依次为天王殿、观音洞、桥廊、大佛殿,两路交会顶点为红女祠。楼阁虽贴崖悬空,但楼阁之间,并无栈道相连,那是因为有天然石岩洞在山体内曲折蜿蜒,使楼阁互相贯通,上下连为一体。

  从关圣殿东北角进天然洞穴,向右跨过石桥,到舍身崖。据说这里是红女舍身跳崖之处,故名舍身崖。再往前走便是红女祠(又名圣女祠),红女祠初建于唐代,现存楼阁为清初重建,乾隆时曾增修殿阁。《水经·漾水注》记载,红女祠在“武都秦冈山,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

  洞内正中为阿弥陀佛坐像,高2米。左侧为观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坐像均高1.8米。三大佛像前后四龙攀绕护卫。龛内左侧巨龙上方端坐红女塑像,像高1.5米。塑像面容慈祥温和,双目平视前方,神态自然大方。据《武阶备志》记载,晚唐诗人李商隐曾两次游历,并写下《过圣女祠》和《重过圣女祠》两首诗词流传至今。

  行至山顶,驻足眺望,对面的悬崖处,一条白练从云天直泻而下,像奔腾的野马飘飘洒洒,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光彩夺目,在幽谷中展示大自然的优美和磅礴。

  相关链接

  美丽乡村游

  裕河镇赵钱坝村

赵钱坝村(37321557)-20241217092703

赵钱坝村(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一个如诗如画的小村庄。这里四面环山,茶园、棕榈、芭蕉环绕,水景观环抱村落,晨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漫步在赵钱坝村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上,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过。庭院错落有致,花香四溢,绿意盎然。村民们热情地向游客介绍自家的特色农产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整个村庄,农家小舍在灯光映衬下宛如璀璨明珠。灰瓦白墙的建筑群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枫相乡张家院村

  走进枫相乡张家院村,一条条舒适平坦的水泥路、一道道干净整洁的沟渠,茶园满目新翠,小景观引人流连,颇有蜀南竹海风韵的竹林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同时利用废旧砖木等材料,打造特色景观,用水槽养鱼,用废弃轮胎、水缸养花,用竹排做护栏……如今,这些富有农村特色的“改造”成果在张家院村随处可见。远远望去,山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五彩缤纷的山花纷纷绽开笑脸,给这苍翠欲滴的山色增添了许多色彩。

  安化镇大鹿院村

  村子里绿树环绕、鸟语花香,道路两边新修砌的瓦片围墙和利用危房拆下来的椽做成的栅栏,让大鹿院村显得格外古色古香,极有气质。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那极富诗情画意、淳朴自然、山清水秀的农家小院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村内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景观,都是利用老瓦片、旧砖石等老物件“变废为宝”,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的幸福图景!

  鱼龙镇宁家山村

  走进碧水环绕绿树掩映的宁家山村,整洁宽敞的村庄道路两侧,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文化墙前欢声笑语;错落有致的农舍,出门可见绿草红花。村内古朴的文化长廊、戏台、广场和凉亭依次映入眼帘,一排排石板房鳞次栉比地分布在山腰上。石板和瓦片混搭而成的石板屋,与村内百余棵百年梨树相互映衬,形成色调、风格统一的古朴风貌,令人心旷神怡。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