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理论探讨

政绩从“实”和“干”中来

2025-02-18 09:1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政绩与“政绩工程”两字之差本质不同。政绩是为党和人民工作而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政绩工程”则是在政绩里掺进了个人的虚荣心和政治的功利性成分,甚至被一些人当成邀功升迁的“垫脚石”“敲门砖”,由这些“砖石”架构起来的就是“政绩工程”。

  政绩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山西省右玉县历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群众植树造林,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让右玉人民吃饱饭、填饱肚子;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带领兰考人民斗盐碱、锁风沙、治内涝、种泡桐,不屈不挠地向自然灾害作斗争,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李保国一生致力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他们做的实事好事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成为永远的政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从“实”和“干”中来,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群众利益着想,真刀真枪、稳扎稳打干出来的。党员干部有没有政绩由实践来检验,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政绩工程”是处心积虑“捞”出来的。搞“政绩工程”的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捞”,背后都有一双不安分的手,拣好的捞,拣对自己有利的捞,他们干事创业的出发点是快速出彩,落脚点在于捞取私利私名和“政治资本”。比如,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再勇担任六盘水市委书记期间,不顾当地财政实际承载能力盲目举债,仅债务利息一项就给国家造成了9亿余元的重大损失;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家东在担任漳州市委书记期间,未经调研论证便花费2.11亿元打造6座仿古驿站,最终长期荒废闲置,成了“半拉子工程”,他的出发点不是如何带来长远效益,而是为了早出政绩、快出显绩。

  政绩不是为自己,是为群众谋福利、谋发展。“政绩工程”却包藏着“我”和“私”,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劳民伤财、浮华无效的工程。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是要为民造福。在干事创业中,不思踏实苦干、幻想快速出彩,不思为党为民、暗揣利己为私,难免出现“政绩工程”。

  要谨记,政绩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政绩工程”是利己为私处心积虑捞出来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民造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不能将其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坚决防止“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倾向。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出发,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使一切决策和工作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经得起人民检验。(陈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