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胸有成竹 | 走一步看一步,必然会磕磕绊绊

2025-02-19 15:36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清风典故日历2-19.jpg

  【说古道今】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文同,字与可,以善画竹名世,有“墨竹大师”之称。他有个从表弟,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恰恰苏轼是个“竹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出自他之口。

  文同曾给苏轼画过一幅《筼筜(yún dāng)谷偃竹图》,筼筜,一种竹子。筼筜谷,山谷名。偃竹,仰斜的竹子。苏轼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章一开头就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tiáo,蝉)腹蛇蚹(fù,蛇腹下的横鳞)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大意是,竹子开始生长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竹节、竹叶都具备了。从蝉破茧而出、蛇长出腹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拔剑出鞘而至八丈,都是生而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画,一叶一叶地堆积它,这哪里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一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在画纸上仔细地看,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这个时候急速起身抓住它的形象,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看到的形象,如兔跃起而奔、如隼俯冲而下,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胸有成竹”,原指文同画竹子之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文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识画者可揣摩之。后人则以“胸有成竹”为典,比喻事前已有了充分准备和完整规划,所以做事有条不紊,非常顺利。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受阻),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说一句想一句,必然会结结巴巴;走一步看一步,必然会磕磕绊绊。同样,过一天是一天,一定过不出什么好日子;活一年算一年,也一定活不出什么好样子。

  (尚之)

  【草木清芬】

19-01.jpg

19-02.jpg

  名称:杜梨 

  分布:兰州、天水、陇南、陇东

  简介:杜梨,乔木。花期4月,果期8-9月。抗干旱,耐寒凉,通常作各种栽培梨的砧木,木材致密可做各种器物。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果实及枝叶药用,具有消食、止泻的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