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小事微
“慎小事微”,出自《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意思是为政者的根本要务在于使民众生活富足,必须深知祸福产生的根源,因为治国理政兹事体大,更加要谨慎处理小事,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慎,从心,真声,《说文》云:“慎,谨也。”《尔雅》云:“慎,诚也。”《国语·周语》云:“慎,德之守也。”在古人看来,慎应是小心的状态,遇事庄重,切莫有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微,《说文》云:“微,隐行也。”《广雅》云:“微,小也。”本义为隐蔽,后延伸出精妙、秘密等义,如今主要指事物细小。
慎小事微是一种见微知著的能力。“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这并不是一种无端想象或是夸大其辞,而是善于从细节中捕捉事态发展的走向。天下事,成于细,细节做得不好,就如同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若是放任不管,终将化作劲猛彪悍的狂风。大禹曾下令禁酒并预言道:“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后世亡国的夏桀最终忘了教诲,“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箕子从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认为其必定接着会配备犀牛角杯或玉杯,进而从中看到了国家的后续衰败。微小不意味着不重要,许多严重的后果往往始于微小的开端,欲望的口子一开,便容易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大祸。因此,有智慧的人当从小事小节上筑牢防线。
慎小事微体现出的是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宋代诗人吕本中在《官箴》中写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一理念影响深远。一个慎字,彰显的是慎重作风,凡事周密考虑、谨言慎行,并包含多重含义,如慎欲、慎初、慎言、慎行、慎独、慎友等,更少不了慎小、慎微。共产党人在慎小事微上涌现出了很多榜样,焦裕禄不允许孩子看“白戏”,谷文昌不让妻子买木制家具,他们深知权力来源于党和人民,再小的事也必须公私分明,不占公家半点便宜。
慎小事微是治国理政应有的态度。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日常工作中可能很少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琐碎繁杂的小事,但事关群众利益,小事并不小,小事也不能轻率行事。“拍脑门就决定”“信口开河画大饼”要不得,最容易失信于民。而对群众关心的小事,能够做好扎实细致的调研,找准问题的关键症结,谋定而后动,说的话言之有物、落地生根,对于这样稳重干练的党员干部,群众自然会竖大拇指。廖俊波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黄文秀遍访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清晰地标注每一户的致贫原因,与村“两委”反复研究对策,终于找准了百坭村发展产业的路子……正是凭着深严细实的过硬作风,他们才做出了打基础利长远的扎实业绩。“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办到了群众心坎上,群众的幸福感就好似月下婆娑的竹影,频频向着清风点头。
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无论是守廉还是干事,都要坚定立场、端正言行,从眼前事、手中事做起,努力做实做细做深入,决不粗疏潦草、不矜细行。每一步走稳了,就不愁到不了远方。从源头上每一朵浪花都清澈了,自然就有了奔流的浩荡碧波。(华兴桥)
- 2025-04-24时代专论 | 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为党赢得历史主动
- 2025-04-24实践与思考 | 为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贡献审理之为
- 2025-04-24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 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 2025-04-24古浪:打好监督组合拳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