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专家和“土专家”的药乡邂逅
记者 张云文 梁仲鸿 李昊
在第三届赤芍艺术节上,黄兆斌(左三)和甘肃农业大学
教授陈垣(左四)合影。资料图片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乡村振兴的步伐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寸土地。而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土专家”,正是他们的努力与坚持,让农村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执着的药乡“土专家”
12月10日,一场大雪让“基层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媒体行活动采访团队滞留在了临洮。翌日,马路已冰雪消融,但田野里依然是白茫茫一片。为了安全,采访团取道渭源县城,绕过了原定的渭源县药材驯化繁育技术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天公不作美,多少有点遗憾。黄兆斌是会川药材研究会会长,他是个执着的人。得知采访团队在五竹村的马铃薯良种基地,他特意赶了过来。他坐在一间小屋里,身体壮硕,面带阳光般的笑容,温暖而亲切。
“这是心叶淫羊藿,这种药材喜阴,我们就在林下种植。”他从桌子上的袋子里抓起一把干燥的植物叶子介绍。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他炒制的淫羊藿茶和盘根错节的赤芍样本。“我要教会产区农民种淫羊藿、制茶,慢慢将淫羊藿作为特色产业……”
他的每一句话都透露出对药材的热爱与执着,而这种热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源于他对药材的深入观察与实践。
渭源作为千年药乡,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这里的农民世代与药材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黄兆斌,正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药材守护者,他对药材的痴迷与生俱来。他是土生土长的渭源人,从小便对药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家族世代从事药材种植,耳濡目染之下,黄兆斌对药材的热爱与日俱增。他常常在田间地头,观察药材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每一种药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通过对野生中药材驯化,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让其适应在大田生长,是丰富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但这是一个长达数年甚至十多年的过程,需要巨大的耐心和长时间的坚持。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只有中学学历的农民深知,药材的生长不仅仅依赖于土壤和水分,更与气候、光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他常常在田间地头,细心观察药材的生长状态,试图找出最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他的观察与研究不断深化,经过多次试验,他成功驯化了野生淫羊藿、川赤芍、白鲜皮等药材,丰富了中药材的种质资源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他积极参与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种植相结合,推动了渭源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到药材种植的行列中来。黄兆斌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种植模式,探索药材的深加工与市场拓展。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兆斌结识了甘肃中药材专家秦临喜。两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见如故,彼此间的交流无比畅快。他们的话题始终围绕着中药材,黄兆斌对药材的热爱与秦临喜的专业知识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每当有时间,他们便相约到山里寻找野生药材,探索大自然的馈赠。黄兆斌自觉肩负起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野生珍贵药材,药材驯化和栽培技术知识得到了大幅提升。
秦临喜的学识对黄兆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秦临喜的交流,黄兆斌认识了许多野生中药的新种类,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他开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渐在定西一带的中药材圈子里崭露头角。他的努力与坚持让他成为了行业内备受尊敬的人物,他先后获得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颁发的农业农村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证书,2023年还被渭源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首批“土专家”,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向他学习。
田野里崛起的科普示范基地
在秦临喜的建议下,黄兆斌联合12家种植户成立了会川中药材研究会。这一举措不仅为当地的药材种植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研究会的成立,使得种植户们能够更好地分享经验、交流技术,探索药材的深加工与市场拓展。当地的种植户们通过相互学习与借鉴,提升了自身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他们共同推动了药材产业的升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研究会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指导,成功将赤芍、淫羊藿、白鲜皮等名贵药材的种植规模扩大到50多户。研究会人员深入乡村,走访每一位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淫羊藿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逐年上升。种植户们在研究会的帮助下,抓住了这一机遇,纷纷加入到种植行列中,扩大淫羊藿的种植面积,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黄兆斌介绍,赤芍是一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等功效的常用药材,药用价值极高,又极具观赏价值。赤芍是3年生植物,种植一次多年受益,省去了春种秋耕的烦恼,减少山地频繁耕种造成的水土流失。黄兆斌带领种植户全面掌握了赤芍(俗称野牡丹)的生活习性和栽培技术。“赤芍根亩产1.2吨左右,赤芍花种子亩产50公斤,再加上旅游观光收入,预计可实现亩产5万元。种植赤芍劳动强度小,田间管理简单,投入成本低,有些农户每年卖赤芍种子成本就出来了。”黄兆斌说。
每年5月20日左右,新集村、郭家沟、马连湾、庄禾等基地的赤芍花悄然绽放。这些粉色的花朵如同大自然的精灵,铺满原野,宛如一片绚丽的花海,令人心旷神怡。每当这个时节,整个村庄仿佛被花香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一场盛大的花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018年,黄兆斌在田家河新集村兴办了花满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芍药花卉产业旅游观光项目。当年,在省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的奖补项目支持下,依托渭源县会川药材研究会、渭源县花满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渭源县福源胜农业专业合作社,渭源县药材驯化繁育技术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经县科协评审命名,获得奖补资金20万元。
渭源县药材驯化繁育技术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直接面向农民,进行野生药材种植技术普及和推广,带领种植户现场进行观摩、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解决种植户在种植生产过程中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农科院研究员邂逅“土专家”
渭源县野生中药材驯化科普示范基地位于田家河乡新集村,基地涉及8个村民小组、240户、990人,耕地1450亩,是集中药材示范种植、研发、销售、农业观光、科普示范于一体的农业科研旅游基地。基地拥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400亩,主要用于繁育赤芍、淫羊藿、白鲜皮、羌活、京赤芍等中药材种苗。年生产优质中药材种苗800万株以上,年生产中药材种子5000公斤以上,投放给种植中药材积极性高的农户200余户,并带动以渭源县田家河乡、会川镇本庙村为中心的甘肃、四川、青海3个省的12个县、26个自然村推广种植。每年开展技能培训活动150天以上、受益群众850人(次)以上,其中推广赤芍、白鲜皮、淫羊藿、黄精、唐古特大黄等新技术新品种,已形成产业化优势,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拥有200亩濒危野生中药材驯化试验基地,有淫羊藿、白鲜皮、升麻、京赤芍等30多个品种,其中,淫羊藿、京赤芍已基本驯化成功。还有500亩优质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用于种植川赤芍、羌活等。农民们不仅能够通过药材种植获得收入,还可以参与到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等活动中,提升了他们的参与感和经济收益。该基地已举办了三届渭源县赤芍艺术节,年接待游客达到1.6万人(次)以上,包括3000人(次)的大学及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示范观摩。
渭源县药材驯化繁育技术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20年被定西市科协表彰为定西市优秀科普示范基地,2020年并被命名为定西市科普示范基地。
说话间,在五竹村的马铃薯良种基地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继平也闻讯赶了过来。一位是病害 防治专家,一位是深谙本地农作物 栽 培的“土专家”,随即展开了他们的对话。“你才是真正的高手,在驯化栽培方面我自愧不如。”面对农科院研究员真诚的赞誉,黄兆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蚕豆生长周期短、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的特点,可以与淫羊藿共生,既可以利用淫羊藿提供的遮阴条件,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淫羊藿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淫羊藿的常见病是叶斑病和蚕豆的褐斑病是一个病源,套种后要注意防治这类病害的发生。”在轻松愉悦的对话中,黄兆斌邀请李继平在明年到现场进行指导。李继平欣然接受,并幽默地表示:“到时我去看一下,你放心我不会偷你的技术。”这一句话拉近了两位专家的距离,也展现了他们对知识共享的开放态度和对未来合作的期待。两位专家的邂逅,是学术与实践的碰撞,更是知识与经验的交融。
渭源作为千年药乡,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渭源的药材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黄兆斌和他的团队在这片土地上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探索更高效的种植模式与管理体系,推动渭源药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黄兆斌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将渭源的药材文化传播得更远。
- 2024-12-09孟樸:5G+AI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基础
- 2024-12-05党永刚:六十六年磨一剑 计算所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4-11-25科技自立自强之院士说|打破学科界限,以科学眼光探索生命系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汤超
- 2024-11-14泰斗一生无豪言——记我国高分子化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