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3D打印材料有了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晓龙研究员团队开发出光固化3D打印的聚氨酯弹性体,为复杂结构柔弹性功能件的高效制造提供了材料技术基础。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材料视野》和《化学工程杂志》。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多重氢键诱导的双交联策略,通过设计含脲基的光敏预聚物,在光固化形成共价交联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多重氢键的协同作用,成功克服了机械性能与可加工性之间的矛盾。
此外,研究团队受向日葵髓双梯度结构启发,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构筑了具有孔径和壁厚双变量的仿生双梯度多孔聚氨酯泡沫。这种泡沫材料展现出优异的抗屈曲性、各向异性机械性能及能量耗散行为,同时具备高强度、抗撕裂性和优异的阻尼性能,未来在减振降噪、缓冲吸能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在医疗领域,该团队还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具有优异承载能力和机械稳定性的聚氨酯支架。与传统金属支架相比,这种支架表现出更好的生物兼容性,能够有效降低体内免疫排斥和炎症反应,为血管内支架的快速制备和复杂柔性医疗器械的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记者 张云文)
- 2025-01-10西北沙漠起尘量变化有据可循了
- 2025-01-10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活动名单公布 甘肃18家单位24项活动入选
- 2025-01-08“美仁牦牛”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 2025-01-08国网甘肃电力荣获全国电力创新特等奖